三、从价格战质量战:指挥棒怎么转
顾华突然翻到会议提到的地方保护主义条款,眉头皱得更紧了。有些城市偷偷给本地企业补税,这不是明摆着破坏公平吗?她的声音有点激动,就像运动会上给本地选手偷偷加跑道,还怎么比?
这就是五统一要解决的问题。陈一涵把手机里的条款放大,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监管执法...说白了就是要把地方保护主义的后门焊死。她想起家乡的啤酒厂,外地品牌进不来,本地啤酒越做越难喝,没有竞争的市场,最后只会养出懒人。
廖泽涛的手机震了震,是表哥发来的微信:光伏厂要裁员了,我可能要失业。他把手机屏幕按灭,声音有点闷,淘汰落后产能,听着好听,可落到具体人身上,就是饭碗没了。
教授的目光沉了沉,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哲学里的很重要。他的指尖在字上轻轻敲着,会议里既说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又提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就是在找这个平衡点。
他拿起粉笔在;但不能把结果的枝也剪了。光伏行业要淘汰的是那些只靠低价、没技术的小厂,不是一棍子打死整个行业。
小景云突然眼睛一亮,铅笔在笔记本上划出刺耳的声。我发现了!他举着本子站起来,这次改革重点提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这是给地方政府换指挥棒啊!以前看Gdp,现在看创新和质量——就像咱们考试,以前只算分数,现在要算综合测评了。
刘佳佳想起自己实习的律所,以前总接些擦边球的案子,现在开始专注于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也在变。她笑了笑,有个车企老板跟我说,以前天天盯竞争对手的价格,现在逼着研发团队搞新技术,睡得反而踏实了。
顾华的电脑屏幕上,某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曲线正在上升,红色的亏损柱体开始变矮。你看,她指着屏幕,这家企业把降价的钱省下来搞研发,新车型一出来,订单排到了明年。
教授拿起搪瓷杯,里面的枸杞沉到了底。心理学上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也适用于经济。他喝了口水,以前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就像人吃饱了饭,总要想想怎么活得更体面。
夕阳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刘佳佳把讨论记录整理成思维导图,最上面的从数量型到制度型几个字被阳光镀上了金边。
四、思考题:你的生活里,藏着多少价格战?
1. 职场内卷观察:想想你身边的职场价格战——是不是有人靠无偿加班抢功劳?是不是有人用低薪求稳挤走了更有能力的人?如果把自己比作企业,你会选择低价竞争价值竞争?(比如,是靠熬夜刷业绩,还是靠提升技能?)
2. 消费中的低价陷阱:你有没有买过便宜没好货的东西?比如用两次就坏的小家电,味道怪异的低价零食。这些低价商品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企业的无序竞争?下次消费时,你会更看重价格,还是质量和服务?
3. 地方保护主义的小事例:有没有发现本地超市里,外地品牌总是摆在不起眼的位置?有没有听说过某些行业本地人优先的潜规则?这些小事其实就是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解决的问题——你觉得打破这些小圈子,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4. 个人版供给侧改革:如果把自己的能力比作,哪些是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比如低效的学习方法、无效的社交)?哪些是该加强的优质产能(比如核心技能、抗压能力)?试着列个个人改革清单,像企业转型一样,给自己来次提质增效。
教授合上笔记本时,窗外的奶茶店亮起了灯,告示在晚风中轻轻晃。廖泽涛给表哥发了条微信:听说有家做光伏设备研发的公司在招人,要不要试试?顾华把光伏行业的财报换成了创新企业的案例集,屏幕上的绿色曲线看着让人舒心。
刘佳佳的手机收到律所的消息:某车企要做知识产权布局,明天开会讨论。她把新闻稿折好放进包里,红笔圈住的那句话越来越清晰:从拼价格到拼创新,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陈一涵在《求是》杂志的空白处写下:反内卷不是躺平,是换条赛道跑。小景云的笔记本最后一页,那条垂死的曲线被改成了向上的箭头,旁边画着个笑脸。
此刻的你,或许正在为抢不到低价券而懊恼,或许在为职场里的无偿加班而委屈,或许只是看着购物车里的廉价商品犹豫。
不如现在就做个小实验:想想你最近一次的消费或选择,是被牵着走,还是因为而决定?把你的故事写在评论区,点赞最高的三个案例,我们会请教授从经济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帮你看清低价陷阱背后的真相。
毕竟,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投票决定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是继续内卷至死,还是转向良性循环,就藏在你我每天的举手投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