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49章 课·从移送档案到电影叙事:731部队历史记忆的解构与重构

第49章 课·从移送档案到电影叙事:731部队历史记忆的解构与重构(2 / 2)

(二)日本政府的刻意隐瞒

战后日本政府对七三一部队的罪行采取了刻意隐瞒的态度。在教科书编写中,涉及该部队的内容被大幅删改甚至完全删除,导致日本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缺乏基本认知。松村高夫教授坦言,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731部队的相关历史能够载入日本历史教科书,这一朴素愿望恰恰反映了记忆建构的艰难性。

更严重的是,日本国内存在一股否定历史的逆流,他们质疑特别移送档案的真实性,声称人体实验是战时必要的医学研究。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得到部分政治势力的支持,形成了对历史真相的系统性遮蔽。例如2024年网络上出现的所谓电影《731》影响中日友好的言论,本质上是这种记忆遮蔽的当代延续,其逻辑谬误在于将加害者的罪行与受害者的记忆对立起来,企图用的名义消解历史的真实性。

(三)跨国记忆共同体的形成

尽管面临重重阻碍,七三一部队的历史记忆仍在通过多种渠道得以建构。首先是受害者证言的收集与整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已累计采访幸存者及受害者家属300余人,形成了丰富的口述史资料。其次是跨国学术合作,中、日、韩等国学者建立了东亚历史记忆网络,共同推进七三一部队的研究,松村高夫等日本学者的努力尤为重要。

再次是档案的跨国公开,除中国发现的特别移送档案外,俄罗斯档案馆也公布了一批苏联红军俘获七三一部队成员的审讯记录,这些资料与中国档案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最后是纪念场所的建构,哈尔滨731部队遗址博物馆每年接待数十万参观者,成为历史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

三、叙事伦理:电影《731》引发的历史再现讨论

(一)舆论争议的本质:历史认知权的争夺

2024-2025年间,电影《731》的宣传引发网络热议,部分言论以画面血腥影响友好为由要求下架该片,这种争议本质上是历史认知权的争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言论大多在影片内容未公开的情况下发表,其逻辑前提存在明显漏洞——如果没有看过影片,何以判断其血腥恐怖?这种先入为主的指责背后,反映的是对历史真相的回避态度。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言论往往将历史叙事与现实政治简单挂钩,认为揭露历史罪行会影响中日友好。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颠倒,仿佛受害者记住伤痛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事实上,真正的友好建立在历史认知的基础上,正如德国对纳粹罪行的深刻反思为战后和解奠定了基础,日本只有正视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才能建立健康的中日关系。

(二)历史叙事的伦理边界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形式,在再现历史时确实需要考虑叙事伦理。对于七三一部队这样的敏感题材,如何在揭示真相与避免过度渲染暴力之间取得平衡,是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种伦理考量不应成为遮蔽历史的借口,正如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从未因而被要求下架,七三一部队的历史同样需要被真实呈现。

叙事伦理的核心在于是否基于历史事实。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电影《731》的创作团队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并走访了受害者家属,其叙事基础具有可靠性。而所谓影响友好的担忧,则混淆了历史认知与现实外交的界限——历史研究与文艺创作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而非服务于某种现实功利目的。

(三)记忆建构的多元路径

电影《731》的争议恰恰说明,历史记忆的建构需要多元路径。除了学术研究和档案整理,文艺创作也是传播历史认知的重要方式。通过电影、文学、戏剧等形式,七三一部队的历史可以超越学术圈,进入大众认知领域。当然,不同的叙事形式应有不同的侧重:学术研究强调史料实证,文艺创作注重情感共鸣,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还原历史真相。

在新媒体时代,记忆建构还需要借助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载体。例如抖音平台上关于731部队的史料分享视频,通过碎片化传播扩大了历史认知的覆盖面。但同时也需注意,新媒体传播容易导致历史的娱乐化和碎片化,因此需要专业研究者的引导,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性。

结论:作为方法论的历史记忆

七三一部队的历史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从特别移送档案中1549个具体的姓名,到日本学者揭示的疫苗犯罪细节,再到电影《731》引发的舆论争议,这段历史的研究过程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微观的记忆政治史。

本文的研究表明,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日本军国主义体制的产物,其犯罪机制具有系统性、专业化的特征;战后美国的庇护和日本政府的隐瞒造成了记忆遮蔽,但通过跨国学术合作和档案公开,历史真相正在逐步还原;当代关于历史叙事的争议,本质上是历史认知权的争夺,需要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的记忆传播路径。

作为历史系的研究,本文的价值不仅在于考证具体史实,更在于提供一种历史记忆的方法论——即如何在档案实证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记忆实践,构建既符合学术规范又回应现实需求的历史认知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对七三一部队的研究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学科,成为理解现代性暴力、民族记忆与历史伦理的重要切入点。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当黑龙江省档案馆的特别移送档案与电影《731》的镜头在时空中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罪恶,更是当代人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是对七三一部队受害者最好的告慰,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