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艾利克斯跑来八卦她最近是不是又在攻克什么世纪难题,都被她心不在焉地打发了。
直到深夜,她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收拾东西回公寓时,新邮件的提示音清脆地响起。
发件人:Ethan Stone。
标题:Re:关于特征优化框架的探讨。
内容极其简短,只有一行:
“明天下午三点,It buildg E14,三楼咖啡机旁。带你的数据。”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甚至连个署名都没有,直奔主题,风格与她如出一辙。
苏想看着这封邮件,愣了几秒,随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个微小的弧度。
这个伊桑·斯通,有点意思。
It的媒体实验室大楼(buildg E14)充满了后现代的设计感,与“普罗米修斯”的严谨军事风格截然不同。
苏想按照约定时间,带着存有初步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找到了那台据说泡出来的咖啡能“激发灵感”的着名咖啡机。
她到的时候,一个男人正背对着她,弯腰接着咖啡。
他身材高挑清瘦,穿着简单的灰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是深褐色的微卷,有些随意地耷拉着。
光看背影,更像是个艺术系的学生,而非顶尖的计算材料学家。
他似乎感应到背后的目光,端着两杯咖啡转过身来。
苏想看清了他的脸——很年轻,看起来不到三十岁,五官立体清晰,肤色是常年待在室内的白皙,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颜色是极淡的琥珀色,眼神清澈、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却又深邃得仿佛能洞穿数据背后的本质。
“苏想博士?”
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干净,没有多余的情绪起伏。
“伊桑·斯通博士?”
苏想确认。
他点点头,将其中一杯咖啡递给她。
“你的邮件。”
他说,然后直接走向旁边一个放着白板的小讨论区,仿佛多一句寒暄都是浪费。
苏想跟上。
两人坐下,打开电脑,连接投影。没有任何客套,直接进入了正题。
苏想简要阐述了她遇到的瓶颈:
如何在数以万计的材料特征参数中,稳定地筛选出那些真正决定最终性能的核心特征集,避免“维度灾难”和过拟合。
伊桑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某种复杂的节奏。
等苏想说完,他拿起白板笔,直接开始书写。
他没有评价苏想的方法好坏,而是直接切入问题的数学核心,从表示论的角度,重新构建了特征空间的数学描述。
“你的方法,这里,”
他在苏想的一个公式上画了个圈,“忽略了特征群的非交换性。用这个。”
他这下了几个新的符号,“可以自然导出筛选准则,不需要你那个复杂的正则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