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斯坦福的孔雀(1 / 2)

签下那份强制绿卡协议后,苏想感觉自己像被贴上了“美国所有”的标签,连续好几天都情绪低落。

然而,让她更措手不及的,是随之而来的、堪称光怪陆离的“人才挽留”附加计划。

第一个被“投放”到她面前的,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莱恩·米勒。

他金发碧眼,如同从古典油画里走出来的希腊神只,在计算材料学领域名声赫赫。

那天,他“恰好”来【普罗米修斯】进行学术交流,并顺理成章地由沃尔特·肖亲自引荐给了苏想。

“苏博士,久仰大名。

您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那篇关于非平衡态相变的论文,简直是对传统认知的颠覆。”

莱恩的声音低沉悦耳,眼神里的欣赏毫不掩饰。

苏想保持着礼貌的社交距离:

“米勒教授过奖,您对高通量计算的前瞻性工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半小时,成了莱恩·米勒个人学术魅力的炫技舞台。

他从黎曼几何在材料中的应用,谈到庞加莱猜想的哲学启示,引经据典,舌灿莲花,试图在智力层面与苏想达到共鸣。

苏想面上微笑,内心却在飞速计算他话语里的逻辑漏洞和过度引申的部分。

这感觉……有点像在看一场精心编排的孔雀开屏,华丽是华丽,但总觉得那尾巴扇起的风,有点刻意。

她忍不住想,如果是陈知行在这里,大概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莱恩某个比喻的不严谨,然后用更简洁优美的模型把问题说清楚。

不过苏想自认为自己很善良,并没有对这位教授说出过于直白的点评!

莱恩最后发出了,共同参观斯坦福的艺术博物馆邀请!

“然后呢?”

艾利克斯像只快乐的大金毛,冲进她的办公室,脸上洋溢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兴奋。

苏想眨了眨眼,回忆了一下:

“哦,他说博物馆啊。

我告诉他,我们实验室的扫描电镜拍出来的微观结构图像,比任何抽象画都更具艺术美感,建议他有机会可以来看看。

然后他就没再提了。”

艾利克斯:“……”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眼神看着苏想,

“好吧,算他出师不利。

那前天那位,坐着加长林肯来的,硅谷创世纪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呢?”

苏想对他的印象很深!

他手腕上的金表真的晃得人眼花。

“苏博士,我欣赏你的才华。听说你的【凤凰】项目需要下一代分子束外延设备?

我投资一个亿,美金!

给你建一个全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你来主导。钱不是问题,我要的是改变世界。”

他打了个响指,助理立刻递上厚厚的投资计划书。

一个亿?

这足够把平县老家的中学翻新一百遍了。

这位马克先生挥金如土的样子,让她莫名想起了李泽川——但李泽川的“壕”是内敛的、带着点玩世不恭的,绝不会如此……暴发户。

苏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表情看起来不像在看冤大头:

“马克先生,非常感谢您的看重。

但我的研究目前依托【普罗米修斯】的平台很顺利,暂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独立投资。”

挑了挑眉,似乎没料到有人会拒绝一个亿,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

“苏,考虑一下。

在这里,资本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