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想缓缓抬起头,她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专注,仿佛有无数公式和数据在其中流转。
她没有直接回答谁对谁错,而是拿起粉笔,在临时架起的黑板上开始书写。
她一边写,一边阐述,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穿本质的清晰:
“周炽的激进,和陈学长的保守,本质上是在性能和稳定这两个维度上寻找平衡点。”
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轴,
“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更关键的维度——环境适应性。”
她指向那些从宫本那里间接获得的环境标定参数:
“【精工仪器】的设计,是基于他们预设的、相对理想的标定环境。
但我们的【蜂巢】是要在真实、多变、甚至恶劣的环境中运行的。
单纯追求极限性能或绝对稳定,都可能在实际环境中失效。”
她开始在坐标轴上添加第三个维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决策空间: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动态平衡】策略!
让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感知到的环境特征,比如干扰强度、节点负载等,自动调整算法参数,
在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三个目标之间,进行动态的、最优的权衡。”
这个思路,完全跳出了非此即彼的二元争论,将一个平面问题提升到了立体空间!
周炽张大了嘴巴,陈知行眼中爆发出精光,连李泽川都放下了翘着的二郎腿,坐直了身体。
“可是……这样的多维优化问题,计算复杂度会呈指数级增长!现有的算力根本支撑不了!”
陈知行立刻指出了核心难点。
“所以我们不能蛮干!”
苏想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黑板上她刚刚写下的几个核心公式上,“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更优的数学结构,来简化这个问题。或许……
可以从群论和流形学习的角度入手,为这个动态平衡寻找一个低维的、可快速计算的表征子空间……”
她再次沉浸到自己的思维世界中,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移动,留下一个个充满灵感的符号和猜想。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姐姐灵感或者同伴保护的女孩,她是真正的破局者,
用自己独特的、融合了深厚数学功底与工程直觉的思维,为团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方向确定,接下来是更加艰苦的攻关。
构建“表征子空间”涉及到的数学理论极其深奥,连陈知行都需要反复推敲!
而验证想法需要的大量模拟计算,更是对团队耐心和毅力的极限考验。
实验室的灯光再次彻夜长明。
计算机风扇的嗡鸣声、键盘的敲击声、以及偶尔因为思路卡顿而发出的叹息声,交织成一曲科研攻坚的交响乐。
周炽负责将苏想和陈知行推导出的理论框架转化为可运行的代码,他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与层出不穷的bug搏斗。
李泽川则想尽一切办法优化计算资源,甚至拆东墙补西墙,把几台备用设备的算力都临时征用过来。
苏想和陈知行则是核心的大脑!
两人常常为了一个数学变换的严谨性,或者一个边界条件的处理,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他们的争论纯粹而高效,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能将问题推向更深的理解。
苏想更是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困了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啃两口冷馒头。
她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个奇妙的数学世界里,寻找着那个能简化复杂问题的“钥匙”。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距离宫本离开只剩下最后两天。
压力巨大,进展却似乎陷入了泥潭……
几个关键的变换始终无法完美收敛,模拟结果总是不理想。
这天后半夜,连续高强度工作超过四十小时的苏想,感觉大脑像一团被榨干的海绵,眼前阵阵发黑。
她起身想去用冷水洗把脸,却在经过窗边时,无意中看到窗外环卫工人正在用扫帚清扫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