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数据迷雾(2 / 2)

而生产那几种特定复杂图案时,控制系统运算负荷最大,功耗更高,

对电压波动也最为敏感,恰好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根源找到,解决方案就相对简单了——加装高性能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和加强线路滤波。

消息传回北大机房,众人都松了口气。

“还真让川子蒙对了!”

周炽兴奋地拍着李泽川的肩膀。

陈知行也微微颔首:“逆向思维。不从复杂的算法入手,而从最基础的物理供电环境找问题,这个思路很有效。”

苏想看着李泽川,眼中带着笑意和一丝佩服。

他虽然嘴毒,但关键时刻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确实往往能起到奇效。

几天后,顾延舟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充满了感激和如释重负:

“各位同学,太感谢了!问题已经完全解决,生产线恢复了正常!

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之前……是我狭隘了。”

他顿了顿,郑重说道:

“按照约定,咨询费用我会尽快安排支付。

另外,我真诚地希望,能与【北斗团队】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寰宇科技愿意投入资源,支持你们将更多的研究成果进行产业转化。”

这次,他的邀请不再带有任何个人色彩,完全是商业和技术层面的认可。

挂了电话,李泽川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掰着手指头算:

“咨询费……按国际标准……嗯,够咱们那破集群升级好几次了!

小状元,这下你不用对着那堆破烂发愁了!”

苏想看着他财迷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川哥,你当时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

“跟他客气什么?”

李泽川挑眉,“咱们凭本事吃饭,他出钱,我们解决问题,天经地义。

难道还指望小爷我对他感恩戴德?美得他!”

陈知行推了推眼镜,总结道:

“这次合作,虽然起因意外,但结果证明我们的模型思维和诊断方法,在工业实践领域同样具有价值。

这也为863计划的成果转化开辟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一次原本带着些许尴尬和试探的合作,最终以双赢告终。

【北斗团队】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宝贵的经费,更验证了自身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

而苏想也通过这次经历,看到了李泽川在那副玩世不恭的表象下,精准的商业头脑和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863计划下一阶段任务,苏想需要查阅一些关于“分布式系统容错理论”的前沿文献。

北大图书馆的教师研究生阅览室收藏更全,但需要特殊申请。

这天下午,她办好手续,抱着笔记本和资料,在静谧得只能听到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声的阅览室里,寻找一个空位。

目光扫过靠窗的一个位置时,她脚步微顿——秦屿!

他正坐在那里,面前摊开着几本厚厚的英文原版书和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神情专注。

他似乎也感觉到了视线,抬起头,看到是苏想,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那惯有的、如同精密仪器般校准过的温和笑容,便迅速回到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