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的申请材料,几经打磨,终于装订成册,厚厚一摞,凝聚着“北斗”团队数月的心血。
陈知行仔细检查了最后一遍,确认无误后,准备亲自送往校科研处,统一递交。
就在他拿起材料准备出门时,一直很少对具体事务发表意见的刘教授,扶了扶眼镜,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知行啊,这次863计划评审,规格很高,听说很多老专家、老院士都会参与。
他们……比较看重团队的稳定性和……嗯,整体实力。”
陈知行脚步一顿,敏锐地察觉到刘教授话里有话。
他转过身,平静地问:“刘老师,您有什么建议?”
刘教授斟酌着词句,目光扫过机房里的四人,尤其在苏想身上略有停留:
“有些老专家,思想可能比较……传统。他们普遍认为,理论物理、尖端工程这些领域,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持续专注的精力,女性在体力和思维模式上……可能不那么占优势。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在团队核心成员介绍和分工表述上,或许可以更……策略性一些。”
这话说得委婉,但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
——有评审专家可能存在性别偏见,建议弱化苏想在团队中的作用,甚至可能暗示她不要作为主要答辩人。
机房里的空气瞬间凝滞。
周炽第一个炸了,猛地站起来:“这叫什么话?!想想的能力有目共睹!没有她,我们的模型根本不可能……”
“周炽。”
陈知行打断了他,脸色也沉了下来。
他看向刘教授,语气依旧克制,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刘老师,谢谢您的提醒。但是,【北斗团队】是一个整体,苏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
她的贡献,在申请材料的每一个章节都有清晰的体现。
我们不会,也不能为了迎合某种偏见,去抹杀任何一位成员的功劳。
如果评审因为性别而质疑我们的能力,那是评审的问题,不是我们的。”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刘教授一时语塞,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苏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指微微蜷紧。
她不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无声的偏见。
从小在平县,周围人就常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理科是男孩子的天下”。
她以为到了北大,这种声音会消失,没想到在更高的平台上,它依然如影随形。
她没有愤怒地反驳,只是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平静:
“刘教授,我理解。请按照我们真实的贡献来提交材料。
如果……如果真的有答辩,我愿意面对任何质疑。”
她的镇定,反而让周炽和李泽川更加心疼和气愤。
李泽川冷笑一声,话是对着刘教授说的,眼神却冰寒:
“有些人自己脑子里是封建残余,就看不得别人好。
放心,真要有哪个老古董敢在答辩场上为难她,小爷我有的是办法让他开阔下眼界。”
最终,申请材料原封不动地递交了上去。
【北斗团队】包括苏想作为核心建模师和数据分析负责人的角色,被清晰地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