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港商顾生与意外之财(2 / 2)

“除了合同约定的货款之外,我个人额外支付给你一千元,作为答谢,以及……苏师傅的医药费补贴,请务必收下。”

一千元!

在1986年,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三年的工资!

苏想被这个数字砸得有点懵,连忙摆手:“顾总,这太多了,我们不能……”

“苏小姐,”

顾延舟打断她,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这是你应得的。你解决的不仅是配件问题,更是我的燃眉之急。我希望我们能建立长期的联系,大陆像你这样有灵性、有担当的年轻人,正是我们公司希望合作的对象。”

他的目光坦诚而带着欣赏,那是一种对能力和才华的认可,不掺杂其他。

苏想犹豫了一下,看到旁边李泽川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才深吸一口气,双手接过名片和那个厚厚的信封。

“谢谢顾总。”

走出饭店,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苏想却觉得像做梦一样。

不仅解决了父亲的危机,还得到了一笔巨款,暂时缓解了经济上的燃眉之急。

“啧,港商就是阔气。”

李泽川在一旁酸溜溜地开口,眼神却瞟着苏想手里那张设计简约的名片,“顾延舟……寰宇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你这算是搭上快车道了?”

苏想小心翼翼地将名片和钱收好,抬头看向李泽川,真诚地说:

“川哥,这次真的谢谢你。没有你,我连胡爷爷的门都找不到。”

李泽川看着她清澈眼睛里满满的感激,到嘴边的调侃话忽然说不出口了。

他别扭地转过头,哼了一声:“知道就好。走吧,回去还得跟那俩书呆子继续捣鼓咱们的钉子户大业呢!”

解决了家庭经济危机,苏想脚步轻快地跟着李泽川往回走。

然而,她并不知道,在饭店楼上的落地窗前,顾延舟正注视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目光在苏想身上停留了片刻,若有所思。

顾延舟支付的一千元巨款,像一场及时雨,暂时缓解了苏想心头的焦灼。

她第一时间将大部分钱汇回家,支付了父亲苏建国的后续治疗费用,并叮嘱母亲务必用于正道,剩下的钱则小心翼翼地存起来,作为姐姐苏念未来可能需要的“弹药”。

“北斗”团队的“银河杯”项目在陈知行的“双轨并行”策略下,艰难却稳步地推进。

周炽埋头于他的深度理论模型,李泽川捣鼓着他的快速诊断模块,苏想则如同精密的信息枢纽,在两者之间穿梭协调,将零散的数据和思路整合成有价值的报告。

超算中心那台Ib pc的绿色屏幕上,代码如同溪流,逐渐汇聚成河。

这天下午,苏想刚走出计算机系的机房,就被系党总支的于书记和一位面色严肃、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拦住了去路。于书记脸色不太好看,而那位中年男子,苏想认得,是学校保卫科的严科长。

“苏想同学,请跟我们到办公室谈一下。”于书记的语气带着公事公办的严肃。

苏想的心微微一沉,但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她早已不是那个会被轻易吓倒的小姑娘。她面色平静地点了点头,跟着他们走进了那间象征着组织纪律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严科长将一份没有署名、用打字机打印的信件推到苏想面前。

“苏想同学,有人向学校和竞赛组委会匿名反映了一些关于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