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昊天芯片研发(1 / 2)

许昊走进了浴室洗了个冷水澡,浴室镜子里映出一张略显疲惫但眼神已恢复清明的脸。

冷水澡彻底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他换上一身熨帖的深色休闲装,走出了卧室。

客厅里,酒店管家早已按他醒来前的吩咐,准备好了早餐。

精致的骨瓷餐具上摆放着清爽的粤式点心和小菜,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许昊坐下,用餐速度很快,但动作依旧从容。

他一边吃着,一边在脑中快速过滤着今天既定的行程。

泰勒和王楠楠也先后到来。

泰勒换上了一身利落的裤装,金发束起,显得神采奕奕,昨晚那点醉意早已无踪。

王楠楠则是一贯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她将一台笔记本电脑轻轻放在许昊手边,上面是今天行程的详细备忘录和已经准备好的车辆信息。

“实验室那边已经确认好了,我们随时可以出发。”

王楠楠声音平稳地汇报。

许昊点了点头,将最后一口粥喝完,用餐巾擦了擦嘴角:

“那就出发吧。”

上午九点半,张江高科技园区,昊天-AR联合实验室。

车队穿过园区绿树成荫的道路,停在一栋线条硬朗、充满现代感的银灰色建筑前。

实验室的安保等级极高,经过虹膜和身份卡双重验证,厚重的气密门才缓缓滑开。

内部是另一种世界。

恒温恒湿的环境让空气带着一丝凉意,洁净度极高的走廊两侧是透明的玻璃隔间,里面摆放着各种昂贵的精密仪器——

电子显微镜、探针台、激光直写设备……

穿着防静电白大褂或全套防尘服的研究人员在其中安静而高效地忙碌着,只能听到设备低沉的运行声和偶尔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

实验室的负责人李博士是位年约四十、头发已略显稀疏的技术精英,他亲自迎上来,为许昊一行人做引导。

“许董,欢迎莅临指导!”

李博士的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和一丝见到投资方的热情。

他首先带许昊参观了 “下一代移动计算架构” 核心研发区。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复杂的芯片架构图如同城市的微缩蓝图,无数条代表数据流的线条在其中穿梭、汇聚。

“我们基于AR最新的v7-A架构,正在进行深度指令集优化和缓存层次结构重构,”

李博士指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解释道,

“目标是在同等功耗下,将特定场景的性能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

许昊认真地听着,目光专注地扫过那些他并非完全理解、但能感受到其复杂性的图表和代码。

当李博士提到一个关于“分支预测算法改进”的具体细节时,许昊没有试图深入,而是转而问道:

“李博士,这项优化,在应对未来三年内可能普及的轻量化AR应用时,能提供足够的算力冗余吗?或者说,我们是否需要为此提前布局专用的协处理单元?”

他的问题,跳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直接指向了未来应用场景和战略布局。

李博士略微沉吟,随即答道:

“许董高见。我们确实有相关的预研项目,正在评估专用硬件加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的通用架构在能效比上,面对极致场景确实会遇到瓶颈。”

许昊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他又询问了项目当前的瓶颈、团队士气以及需要集团层面协调的资源。

他的问题务实而高效,让李博士和陪同的技术人员感受到了压力,也感受到了被重视。

接着,他们来到了 “先进封装与测试” 实验室。

透过巨大的观察窗,可以看到无尘室内,机械臂正以微米级的精度,将多个不同功能的芯片晶圆进行堆叠和互联。

李博士介绍道:

“这是未来超越摩尔定律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2.5d甚至3d封装技术,我们可以将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射频单元等异构芯片像搭积木一样集成在一起,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体积。”

许昊看着那精密的操作过程,问道:

“良品率目前能达到多少?封装成本与传统方案相比,增幅是否在可接受的商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