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布局战略能源2(1 / 2)

这番话,不仅回答了资金来源,更隐隐展现了许昊在金融领域的精准判断和操作能力,让安国华无法再简单地将他视为一个文化商人。

“其次,关于为什么是这些资源。”

许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光芒,

“安部长,请您将目光放长远五年,十年。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次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它更是一次全球产业格局和能源结构重塑的前夜!”

他语气加重:

“锂,不仅仅是手机电池,它更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心脏——动力电池最核心的正极材料。无论最终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路线胜出,都离不开锂!谁能控制优质的锂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脉!”

“镍,不仅是制造不锈钢。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中,高纯度镍是提升电池效能的关键元素。随着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对镍的需求将会爆炸式增长!同时,高端合金、航空航天领域,镍同样不可或缺。”

“稀土,更不必多说,钕、镨用于永磁电机,钇、铕用于显示屏和荧光材料,铽、镝用于高端合金……它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维生素’,任何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它!”

许昊的声音带着一种预言般的坚定:

“我相信,不出五年,这些现在看似‘偏门’的资源,其战略重要性将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石油和铁矿石!我们现在布局,是在为国家的未来抢占制高点,是在别人尚未完全醒悟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构筑一道坚实的‘资源防火墙’!这,就是我的判断依据!”

安国华听着许昊条分缕析、充满洞见的阐述,脸上的质疑渐渐被凝重和深思所取代。

他作为部级领导,自然能接触到更高层级的信息和研判,许昊所说的趋势,并非空穴来风。

只是如此清晰、坚定且提前这么多年的断言,让他感到震撼。

“最后,关于团队和操作。”

许昊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您说得对,昊天投资原有的团队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跨国并购。所以,我的策略是——借力打力,整合资源。”

“我们不会,也不可能从头组建一个庞大的团队。我们将采取‘核心团队+外部顶级顾问’的模式。核心团队由昊天投资最精锐的成员、以及我从摩托罗拉整合团队中抽调的有国际并购经验的高管组成,负责总体协调和决策。”

“同时,我们将不惜重金,聘请这个领域最顶级的专业机构。”

他如数家珍,

“投行方面,高盛、摩根士丹利在资源和跨境并购方面经验丰富;律所方面,富而德、瑞生擅长处理复杂的国际法和地缘政治风险;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能提供最严谨的财务尽调和支持。”

他看向安国华,眼神坦诚:

“当然,这需要巨大的花费,但这笔钱,相对于收购本身和其带来的战略价值,是必须且值得投入的。”

“而最重要的一环,”

许昊终于抛出了他关于合作的设想,

“正如我让安宁向您传达的,我们从未想过独自吞下所有这些资源。我们愿意,并且迫切希望,在项目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引入强大的央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他报出了几个重量级的名字:

“具体而言,在锂资源方面,我们希望能与中铝或者江铜这样在有色金属领域有深厚积累的企业合作;在镍和稀土方面,中国五矿集团或中色股份无疑是最理想的伙伴;如果涉及到后续的冶炼和高端材料加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或者有研科技集团的技术实力将至关重要。”

许昊清晰地说道:

“引入央企,不仅仅是分担资金压力,更是技术、管理、政策和风险承担的深度绑定。我们昊天负责在前端‘冲锋陷阵’,利用我们的灵活性锁定目标,而且我们作为民企,收购是商业合作,不牵扯政治,更容易操作。央企则在后端‘压阵’,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管理。我们各自发挥所长,最终确保这些战略资源能够安全、稳定、经济地为国家所用。”

许昊长达二十多分钟的阐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几乎考虑了所有关键的质疑点。

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从资金准备、战略前瞻到团队操作、合作模式,勾勒出了一幅清晰、宏大且极具诱惑力的蓝图。

客厅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安国华靠在沙发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目光低垂,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评估。

许昊给出的信息量太大,太惊人,他需要时间消化。

安宁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终于,安国华抬起头,深深地看了许昊一眼,那眼神极其复杂。

有震撼,有审视,有犹疑,但更多了一丝之前从未有过的……重视。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不再是质疑的语气,而是变成了某种确认和探讨:

“资金……你们在原油期货上的操作,规模有多大?风险是否可控?”

“还有一到两个月清仓,预计150亿美金。”

许昊回答的很快。

安国华和安宁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他也才21岁吧?

“怎么会这么多,我了解过你们集团,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你们包括贷款的钱都算上也不到100亿人民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