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第一次发现,原来可以像对讲机一样,又比对讲机更自由地随时发送语音消息,而且完全免费!
这瞬间抓住了所有需要频繁沟通又顾虑成本的用户,尤其是异地恋情侣、学生群体和业务联系频繁的年轻人。
基于基站定位(LbS)技术实现的“附近的人”功能,为微光注入了强大的陌生人社交基因和荷尔蒙气息。
用户可以选择开启,查看附近同样开启此功能的微光用户。
这种带有一定神秘感和窥探欲的功能,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猎奇心和社交欲望,成为了用户增长和粘性的超级引擎。
初生的社交苗圃在核心的通讯功能之外,微光创新性地加入了“状态”功能,类似于一个简化版的微博。
用户可以在此发布文字、表情和手机拍摄的图片(尽管此时手机摄像头像素不高,但分享生活瞬间已然足够)。
用户可以关注好友、明星(昊天系艺人率先入驻并频繁更新),评论点赞。
这里成为了信息分享和轻度社交的场所,为微光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演进埋下了伏笔。
针对当时五花八门的手机系统(尤其是塞班),张维的技术团队进行了极其艰苦的适配和优化,保证了微光在大部分主流机型上运行流畅、稳定,且耗电量、流量消耗都控制在了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种专注于用户体验的细节,成为了微光口碑传播的重要基础。
《泰囧》现象级成功带来的品牌热度,线上线下无死角的推广轰炸,以及产品本身精准切中时代痛点的颠覆性功能……多种力量汇聚成一股洪流。
微光公测的效果,堪称核爆。
公测首日,新增用户数如同坐上了火箭,直接突破 50万 大关!昊天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警报频传,张维带领团队顶着血红的眼睛连夜扩容,确保用户体验。
三日,用户数势如破竹,突破 300万!“微光”、“免费语音”、“附近的人”等关键词以碾压之势,横扫各大应用商店和下载站的排行榜,强势登顶!
一周,用户增长曲线非但没有放缓,反而因为强大的口碑效应和“邀请有礼”的裂变机制变得更加陡峭,用户总数狂飙至 1200万!
数据后台显示,用户日均发送语音消息数量惊人,“附近的人”功能使用频率极高,用户粘性远超预期。
媒体惊呼:
“移动社交新王者降临?”
“微光:重新定义即时通讯!”
业界同行,尤其是那些依靠pc端社交产品的巨头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刺骨的威胁。
他们紧急召开高层会议,屏幕上微光那几乎垂直攀升的增长曲线,让会议室里的空气凝重得如同结冰。
昊天集团内部,则是一片沸腾。
吴宵光几乎是以冲刺的速度闯入许昊的办公室,汇报着每一个里程碑数据,声音因激动而沙哑。
张维虽然疲惫不堪,但脸上洋溢着技术人独有的、产品获得巨大成功后的自豪与红光。
乔晚则已经开始冷静地核算着微光恐怖的流量背后,未来可能的增值服务收入和巨大的资本想象空间。
许昊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正在被无数“微光”点亮连接的城市,眼神平静如水,唯有深处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微光的成功,完全在他的预料和规划之中。
这不仅仅是一款应用的胜利,更是他 “应用生态先行,硬件终端跟进” 战略的关键落子。
微光,将作为他未来移动互联网生态最底层的入口和护城河,为他即将到来的硬件并购(摩托罗拉)铺平道路,成为连接他旗下文娱内容(音乐、影视、文学)与用户的最直接、最高频的通道。
《泰囧》点燃了线下娱乐的烽火,证明了他在内容制作领域的统治力;
微光则开启了线上社交的革命,展现了他对互联网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强大的产品能力。
他的商业帝国,内容与渠道的双翼已然展开,开始爆发出令人战栗的力量。
资本的雪球,在加入了“用户规模”和“流量入口”这两股堪称恐怖的润滑剂后,其积累速度和体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量级。
公测的辉煌仅仅是拉开了序幕,真正的社交战争,随着微光这头凶猛的跨界巨兽闯入赛场,已然硝烟弥漫。
而许昊,正立于潮头,冷静地审视着这片由他亲手搅动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