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进步神速(2 / 2)

“哎呀,我们昊天一姐二姐联手,还不秒杀一切!”

两人相视而笑,气氛融洽。

许昊远远看着,心中点头。

杨密的主动帮助,不仅提升了戏的质量,更促进了演员之间的团结。

而刘诗诗在这种帮助下飞速成长,她身上那种沉静的气质与逐渐增长的演技结合在一起,愈发显得独特而耀眼。

张教授也注意到了这边的互动,对许昊说:

“你这个两个女演员选得好,一个似火,一个似水,相得益彰。剧组氛围也好,这才是出好作品的基础。”

许昊望着忙碌而和谐的片场,看着在张教授点拨下愈发精致的画面,看着演员们的投入与成长,心中充满了信心。

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他对抗一切风雨的最大底气。

片场的日光灯亮如白昼,将“蜀山”派大殿照得纤毫毕现,却少了几分仙气。

李国立导演盯着监视器,眉头微蹙,这场徐长卿与蜀山长老的文戏,台词、走位都精准,却总觉得差了口气,过于平实。

“停一下。”

许昊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安静下来。

他走到布光师身边,低语了几句。

不一会儿,几盏主灯被调暗,取而代之的是几盏角度刁钻的侧逆光灯。

光从殿宇的雕花窗棂缝隙中透进来,在空气中勾勒出清晰的尘柱,落在霍建华饰演的徐长卿身上,将他半张脸隐在阴影里,道袍的边缘却泛出一圈清冷的光晕。

整个场景的氛围瞬间从“明亮”变成了“肃穆”,甚至带上了几分神秘的宗教感。

张建国教授站在许昊身后,眼中露出赞赏的笑意,微微颔首。

李导看着监视器里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画面质感,猛地一拍大腿:

“好!就是这个味道!许昊,你小子可以啊!”

许昊笑了笑,没说话。

这只是他将张教授连日来灌输的“光影造境”理论,进行一次小小的实践。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在片场这片海洋里疯狂吸收着养分。

他不再只是那个手握资本、指点江山的老板。

他会蹲在摄影师旁边,看对方如何运用焦段和景深,来压缩空间或突出主体;

他会凑在录音师旁边,听他们如何采集环境音和细微的拟音,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他甚至会帮着道具组整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古籍道具,因为张教授说过,

“道具不是背景,是沉默的演员,承载着时代的信息”。

一场杨密和刘诗诗的对手戏间隙,他看见杨密正拉着刘诗诗,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诗诗,你看,雪见这时候是又急又气,但心里还是担心龙葵的,所以你这个转身不能太决绝,要带点犹豫,对,就是这样……哎呀,我们昊天一姐二姐联手,还不秒杀一切!”

刘诗诗被她逗笑,原本有些拘谨的姿态也放松下来,再次试戏时,眼神里果然多了几分复杂的层次。

许昊没有上前打扰,只是远远看着。

他学到了另一课:一个真正优秀的剧组,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人的凝聚。

导演要做的,不仅是发号施令,更是创造一个能让演员信任、让才华滋生的环境。

夜幕降临,当天的拍摄计划顺利完成。

许昊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一人走到已经空无一人的“蜀山”栈道上。

远山如黛,残阳如血。

他回想白天每一个镜头的打磨,每一处细节的调整,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充盈心间。

这比签下数千万的合同,更让他感到踏实。

因为他触摸到的,是创造的本源。

先知先觉可以让他抢占先机,资本可以让他搭建平台,但唯有真正懂得创作的规律,他才能让脑海中的蓝图,变成荧屏上无可争议的经典。

他抬起头,看着最后一抹霞光消失在天际,眼神坚定而清明。

“王志……你等着。”

他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等这把剑磨好了,第一个试锋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