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炼丹尝试(2 / 2)

药浆再度生成,颜色更深,流动性更强。

他正欲进入凝丹阶段,却发现枯阳根尚未完全溶解,杂质沉淀于底。

强行凝丹会导致丹药品相极差,甚至蕴含毒性。

他果断终止,熄火开鼎。

药液已结块,无法挽救。

第二次失败。

连续两次失利,让他意识到问题所在。

神念虽能监控,却难以预判多重药材间的复杂交互。

而混沌熔炉此刻只能被动待机,无法直接参与炼制过程。

除非……

他忽然想到,混沌熔炉的本质是能量解析与转化系统。

即便不吞噬,是否也能让它充当“镜像模型”,在识海中模拟药液融合过程?

他闭目静坐,将前两次失败的数据逐一回忆。

每味药材投入时间、火力曲线、药液状态变化、爆炸前的能量峰值。

然后,他在识海中构建虚拟药鼎。

以混沌熔炉为中枢,导入这些参数,启动推演。

一次,两次,三次……

第三次模拟中,当青藤露与月见砂融合至第七息时,系统预警:枯阳根未充分激活,将在第十一息引发药性排斥。

解决方案:在第六息时,短暂提升火力至武火临界点,激发枯阳根活性,随后立即回调至文火。

可行。

林风睁开眼,第三次准备开始。

这一次,他左手控火,右手神念监控。

同时在识海中开启混沌熔炉的一丝缝隙。

不吞噬,不干预,仅作为实时映射工具,将药鼎内的能量波动同步呈现在虚拟模型中。

药材依次投入。

月见砂脱水完成。

青藤露注入,药浆泛起细泡。

第六息,他果断催动真元,火力骤升。

药鼎嗡鸣加剧,表面裂纹隐隐发红,但撑住了。

枯阳根迅速软化,纤维展开,药液色泽由绿转褐,趋于稳定。

第十一息,火力回落,保持恒温。

药浆缓缓旋转,杂质析出,核心凝聚。

到了最关键的凝丹时刻。

他屏住呼吸,神念压向药液中心,以意念引导药气收束。

混沌熔炉在识海中同步显示能量密度变化。

即将达到临界!

他轻轻打出一道震荡掌风,扰动鼎内气流。

咔、咔、咔……

八粒灰白色丹丸在药液中成型,沉入底部。

成功!

林风缓缓吐出一口气,熄火开鼎。

丹丸表面粗糙,灵光黯淡,显然是下品中的劣等货。

但它们确实具备元气丹的基本特征。

触手微温,内蕴一丝微弱真元波动。

他取一粒服下。

药效极弱,仅相当于直接咀嚼药材的两成。

但就在药力散开瞬间,体内混沌熔炉自动运转。

将其中杂质尽数排出,剩余能量被高效吸收。

竟比原药材利用率高出三成。

这意味着,哪怕是他炼出的低品丹,经体质转化后,仍具实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走通了。

以神念为主导,以混沌熔炉为辅助分析系统。

他正在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炼丹模式。

不是靠经验积累,而是靠数据推演与实时反馈。

他将剩余七粒丹药收入玉瓶,贴上标签,置于储物袋一角。

随后起身清理现场。

药鼎裂缝已无法修复,他将其放入废品匣,准备日后兑换材料。

窗外夜色深沉,月光斜照进来,落在空荡的桌面上。

他坐回床沿,取出新玉简,开始记录。

“首次成丹,耗材三次,损积分六十,得下品元气丹八粒。”

“关键突破:以混沌熔炉构建虚拟模型,实现药力融合预判。”

“下一步尝试引入火曜石碎屑,测试高纯度火元对炼丹效率的增幅。”

写到这里,他顿了一下,补充一句。

“炼丹非辅助之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吞噬控制。”

“将混乱归于有序,把溃散聚为凝聚。”

他放下笔,闭目调息。

体内真元平稳,神魂无损。

唯有右手指尖残留一丝灼痛,那是控火过度导致的经脉微伤。

这点伤不算什么。

真正重要的是,他终于找到了除战斗之外的另一条成长路径。

而且,这条路,别人走不了。

因为没人拥有他的“眼睛”。

他正欲继续梳理今日所得,忽然察觉胸前衣袋微热。

染血布条残片又一次发烫,比以往更甚。

牵引方向依旧指向北方。

与此同时,桌面上那只装过药鼎的木匣,底部阴影里,一道细微裂痕正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