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拜见夫子(2 / 2)

徐夫子也不坚持,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目光如同打量自家最珍贵的宝物,在两人脸上、身上细细逡巡。

他看着陈耀祖那黝黑却棱角分明、眼神沉静如渊的面庞,看着王富贵虽然清瘦却精干利落、眼神灵活的模样,眼中满是感慨:

“变了,都变了……长大了,也……更结实了。就是这模样,黑瘦了些,想必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头吧?”

王富贵性子急,接过陈耀祖递来的水,咕咚喝了一大口,抹了把嘴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夫子!苦是吃了点,但更多的是长见识!您都不知道我们这四年经历了什么!

尤其是跟着廷霄哥……哦,就是六皇子,去凌州治水那一段,那真是……”

他竹筒倒豆子般,开始讲述起来。

从初至凌州面对浑国和官场老油条的艰难,到陈耀祖如何勘测水情、制定“分流缓势、进占堵合”的方略;

从如何发动百姓、以工代赈,到如何应对暴雨险情、甚至夜里提防小人破坏、军民携手跳入江水堵决口的惊心动魄……

他讲得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将那些无法对家人言说的艰辛、危险与成就,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

陈耀祖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几句技术细节,或者纠正一下王富贵过于夸张的形容。

他没有隐瞒工程的艰难,也没有回避其中的风险,只是语气始终平和,带着一种经历过大事后的沉稳。

徐夫子起初只是含笑听着,随着叙述的深入,他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继而转为震惊。

最终化为了难以言喻的欣慰、自豪,甚至是一丝敬畏!

他只是一个老秀才,一生居于乡野,何曾听过如此波澜壮阔、关乎数十万人生死的实务?

他听得心潮起伏,时而紧张地攥紧拳头,时而激动得胡须微颤,时而又为他们的险境后怕不已。

当听到陈耀祖站在齐腰深的冰冷江水中指挥若定,六皇子亦亲身下水,百姓纷纷跳入水中组成人墙时。

徐夫子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竟泛起了泪光,连声道:“好!好!好啊!读书人,当如是!当如是也!

为民请命,身体力行,此乃圣贤之道!耀祖,富贵,你们……你们做到了!夫子……夫子为你们感到骄傲!”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

他看向陈耀祖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无比的欣赏。

他虽不通水利,但也明白,能主持如此浩大工程,提出那般精妙策略,其才学、其心性、其担当,早已远超寻常进士,堪称国之栋梁!

他这个启蒙夫子,能教出这样的学生,此生无憾矣!

“夫子您过誉了。”陈耀祖谦逊道,“学生只是尽本分而已。

若非六殿下信任,若非富贵、宗胜等兄弟相助,若非凌州万千军民一心,学生一人,纵有想法,也难成事。”

徐夫子连连摆手,感慨道:“非也非也。耀祖啊,你不必过谦。老夫虽老,眼却不瞎。

你能于万难之中,洞察关键,制定良策,更能亲力亲为,凝聚人心,此非大才、大德、大魄力不能为也!

老夫教了一辈子书,能得你这一弟子,足慰平生!”

他看向陈耀祖的眼神,充满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由衷喜悦,仿佛饮下了一杯陈年美酒,畅快淋漓。

他又看向王富贵,赞许道:“富贵也是!昔日跳脱活泼,如今却能独当一面,安抚灾民,协调物资,处事利落,成长之大,亦让老夫刮目相看!

你们三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才是真正的同窗之谊,兄弟之义!”

得到夫子如此高的评价,王富贵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嘿嘿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