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功成身退(1 / 2)

钦差的车驾在凌州百姓自发形成的“万民伞”海洋与无数不舍的目光中,缓缓启动,驶离了这片他们奋战了近三年的土地。

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禁军兵士还是随行官员,此刻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一名年轻禁军怀里被塞了几个还带着温度的煮鸡蛋,他看着窗外不断挥手、甚至跪地叩拜的百姓,眼眶有些发红,低声对身旁的同袍说:

“王大哥,我……我当兵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第一次有老百姓往我怀里塞吃的,不是怕我,是真心实意地给我……”

那被称作王大哥的老兵,脸上有一道在堵口时被碎石划破的新疤。

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怀里一块用干净帕子包着的麦芽糖,那是刚才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硬塞给他的。

他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感慨:“是啊……以前咱们这些当兵的,在老百姓眼里,跟瘟神差不多。

征粮、拉夫、有时候……唉。可这回,咱们是实打实地帮他们保住了家,救活了人。

你看他们看咱们的眼神,那是真把咱们当自己家的娃子看了……” 他顿了顿,重重叹了口气,“这感觉……真好。”

一旁的工部主事孙德海,此刻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圆滑与算计。

他官袍的袖子里,藏着一双当地老妇人熬夜纳的千层底布鞋,说是感谢他“指挥有方”。

他看着窗外,心中百感交集。

这近三年,他亲眼见证了六皇子的雷霆手段与担当,见识了陈耀祖惊才绝艳的才华与无私,更亲身参与了这场与天争锋、再造山河的壮举。

他忽然觉得,以前在工部衙门里那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日子,是何等的渺小与无趣。

为官一任,若能造福一方,赢得百姓如此真心爱戴,方不负平生所学!

这种脱胎换骨般的改变,这种与百姓之间建立的、如同鱼水般的深厚情谊,是他此生从未体验过的宝贵财富。

队伍行至荆州地界,按照计划,宇文霄需由此转道,快马加鞭回京复命。

而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则将在此与大队分开,返回家乡。

离别前夜,宇文霄摒退左右,只在驿馆内设了一桌简单的酒菜,与三位兄弟话别。

烛光摇曳,映照着四人年轻却已饱经风霜的面庞。

宇文霄举起酒杯,目光扫过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眼中充满了真挚的感激与不舍:

“耀祖,富贵,宗胜,这近三年来,辛苦你们了!

若无你们鼎力相助,我宇文霄绝无可能在凌州立足,更不可能完成此等重任!此番回京,我必向父皇如实禀报你们的功绩!”

陈耀祖举杯回应,语气沉稳:“廷霄哥言重了。

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本就是我辈读书人应尽之责。能与廷霄哥并肩作战,是我等的荣幸。

凌州之行,我们所获良多,非书本所能授予。”

王富贵嘿嘿一笑,虽然瘦了许多,但眼神依旧明亮:

“廷霄哥,跟你干活是累,但也真他娘的痛快!见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以后回京城,看谁还敢跟咱们耍心眼子!”

姚宗胜话不多,只是郑重举杯:“殿下,保重。京城再会。”

四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宇文霄看着他们,郑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