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表哥林修文(1 / 2)

众人闻言皆是大喜,纷纷道谢,并暗自决定,等半月后休假下山,定要第一时间去寻来这种炭笔和材料。

也制作这样的笔记本!此物实在是学子必备之神器!

经此一事,陈耀祖、姚宗胜、赵廷霄三人算是以其“奇技”和开放的态度,迅速在翘楚班打开了人缘,初步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

连素来有些孤高的孙清浩,在与陈耀祖就炭笔的制作简单交流两句后,看他们的眼神也缓和了许多。

午时钟声响起,众人这才从热烈的讨论中惊醒,赶忙收拾东西前往膳堂。

在“食为天”门口,与从勤勉班方向蔫头耷脑走来的王富贵汇合。

“富贵,如何?新班级可还适应?”陈耀祖关切地问道。

王富贵瘪瘪嘴,看着精神焕发、显然相处融洽的三人,眼神里的怨念几乎要化为实质:

“还能如何?你们三个倒好,在一处有商有量,互有照应。就我一人,在新班级谁也不熟,孤苦伶仃……”

姚宗胜难得没讽刺他,只是道:“速速吃饭,下午还有课。”

赵廷霄则默默将一个大一点的馒头塞到王富贵手里。

四人打好饭围坐一桌,陈耀祖三人立刻迫不及待、七嘴八舌地向王富贵描述起许教习那令人惊艳的授课水平。

“富贵你是没听到,许先生讲‘明明德’,竟能从《尚书》扯到前朝旧事,还能自圆其说,听得我茅塞顿开!”

“还有那‘止于至善’,绝非字面意思,先生辨析得极其精微……”

“真是受益匪浅,感觉以往许多懵懂之处,今日都清晰了不少!”

王富贵一边扒拉着饭菜,一边听着三人滔滔不绝的夸赞,眼神里的羡慕更浓了。

闷闷道:“听起来是极好……我们那班的教习讲的虽也扎实,但怕是比不得你们的许先生……”

忽然,他像是想起什么,眼睛亮了一下,稍微挺直了腰板,语气也带上了几分小小的得意:

“不过!耀祖兄你给我的那炭笔和笔记本,可是派上大用场了!

我也学着记了些要点,下课后好些同窗都来问呢!

连教习看见了我记得满满当当的纸页,都当众夸我‘虽天资稍逊,然刻苦勤勉,态度可嘉’!”

说着,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些笑容,那点因为分班而带来的失落,似乎也被这小小的表扬和出风头冲淡了些许。

陈耀祖闻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看吧,工具好用,更要自身努力。

富贵,保持这股劲头,下次考核,定能进步!”

四人相视而笑,继续埋头干饭,下午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下午的课程安排得并不紧凑,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经义导读和书写练习。

散学钟声敲响后,教习布置了适量的课后温习功课,便宣布今日正式课业结束。

但学子们的任务并未完成,按照书院规定,新生需在入学初前往北面的草场,报名选修“君子六艺”中的至少两项。

所谓君子六艺,乃礼、乐、射、御、书、数。

这是鸿儒书院秉承古训、旨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并非可有可无的闲趣。

陈耀祖对此早有思量。他首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御”,即驾车骑马。

在这个时代,长途旅行或紧急情况下,马匹是最重要、最快速的交通工具。

毕竟他明白,若将来遇到需要策马疾驰的关头,自己却只能望马兴叹,那才真是追悔莫及,堪称千古笑柄。

掌握御马之术,是实用所需,亦是安全保障。

其次,他选择了“书”。这里的“书”并非简单识字,更指书法。

陈耀祖清楚自己的字迹,虽工整清晰,足以应对日常书写和科考,但距离令人赏心悦目、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好字”还相去甚远。

之前获得丁大人的墨宝,虽说字迹也有显着的提升,但接受专业的训练,也能让自己学的更精妙。

一手漂亮的书法,在文人圈中是极受推崇的,在科举阅卷时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