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书院?!”王富贵倒吸一口凉气,他虽然读书不如这两人钻得深,但这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鼎鼎大名,他还是听过的!
“那…那不是…”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陈耀祖更是心跳加速。
他比王富贵更清楚鸿儒书院的分量!
秦老在信中多次提及书院学风之严谨、底蕴之深厚、大儒之云集,乃是天下学子真正的向往之地!若能入院求学,无异于鲤鱼跃龙门!
但…“鸿儒书院门槛极高,非经人举荐,恐连参加入院考核的资格都没有…”
陈耀祖沉吟道,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姚宗胜。
姚宗胜哈哈一笑,用扇子点了点陈耀祖:“就知道你机灵!举荐信嘛…我外祖家倒是能为我争取到一个名额。至于你们…”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意味深长地看着陈耀祖,“耀祖兄,你背后那位贵人,莫非还搞不到一封举荐信?”
陈耀祖瞬间明了!原来姚宗胜今日此举,一是告知消息,二也是点醒他——该动用秦老那条线了!
果然,两日后,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笺送到了陈耀祖手中。
熟悉的字迹,正是秦老手书。
信中先是细致解答了他前次请教的几个经义疑难,笔锋犀利,见解独到。
随后,笔锋一转,便提到了鸿儒书院招生之事:
“…闻鸿儒书院今岁广纳贤才,此乃进学之良机。
书院山长与老夫有旧,已去信一封,荐你前往应试。
耀祖禀赋非凡,根基渐厚,然学问之道,如逆水行舟,非良师益友、开阔之境不能至臻。
鸿儒书院藏龙卧虎,汇聚天下英才,于你大有裨益。
附荐信一封(可荐三人。),望汝善加把握,奋力一搏,莫负韶华…”
读着信,陈耀祖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眼眶微微发热。
秦老虽未正式收他为徒,却时时关注,处处提携,此番更是雪中送炭,恩情深重!
有了这封举荐信,鸿儒书院,必须去闯一闯!
此时已是七月,距离九月书院考核时日无多。
鸿儒书院位于邻州宣州的长乐郡,算算路程,即便走水路,至少也需二十日左右。
事不宜迟,陈耀祖立刻与王富贵、姚宗胜一同去拜见徐夫子,说明缘由。
徐夫子一听三人竟有机会前往鸿儒书院求学,先是震惊,随即大喜过望,捋须长叹:
“善!大善!鸿儒书院乃天下学子之圣地,尔等能得此机缘,实乃祖宗庇佑,平生之大幸!夫子我为你们高兴!”
喜悦之余,又不免殷殷叮嘱:“然,长乐郡路途遥远,离家千里,尔等年幼,切记万事谨慎,以安全为要。
书院内藏龙卧虎,需戒骄戒躁,虚心向学;亦需团结互助,谨记同乡之谊。
学问虽要紧,然修身立德更为根本…望尔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潜心攻读,将来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亦不负师长厚望…”
谆谆教诲,语重心长,眼中满是不舍与期待。
从学堂出来,陈耀祖和王富贵知道,最难的一关来了——如何跟家人去说。
家里人不会不同意,只是亲人分别总是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