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龙八部》(2 / 2)

“多谢他村长叔和乡亲们的好意!只是…耀祖说了,孩子年纪还小,这才刚起步,不宜太过张扬,免得折了福分。这宴席…就算了罢。”

村长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露出赞叹之色:

“哎呀!耀祖这孩子…真是…真是沉稳大气!不骄不躁,日后必成大器!佩服!佩服!”

他不再强求,转而道:“宴席可以不办,但这祠堂,必须得开!

得让列祖列宗都知道咱陈家出了个大人才!这是规矩,也是荣耀!”

这一点,陈铁柱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定个日子,咱们就开祠堂祭祖!”

与此同时,县城里的王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王金山老爷子乐得合不拢嘴,虽说孙子名次不如陈耀祖,但能中榜已是万幸!

王家铺子连续三天打折酬宾,府门口支起了粥棚施粥,简直是“普天同庆”的架势。

王富贵好不容易才劝住祖父想大宴宾客的念头,理由自然也是搬出了陈耀祖那套“低调谦逊”的理论。

风波稍定,陈耀祖和王富贵重回学堂。

虽已是童生,但徐夫子学问扎实,仍有可学之处。

徐夫子也曾建议他们去县学甚至府学,但得知入学需待特定时日且需考核后,两人便决定暂且留在熟悉的夫子这里,潜心读书,等待时机。

学业之余,陈耀祖酝酿许久的话本大计终于付诸行动。

本来以为,上辈子看了这么多电视剧,写个画本子应该也不难。

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动笔才知创作之难。

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悬念设置…无一不需精心构思。

他最终选择了金庸先生的宏篇巨着《天龙八部》作为蓝本,取其人物鲜明、情节跌宕、家国情怀深厚之长。

相较于个人主角的出彩,他更倾向于群像的高光时刻。

他伏案疾书,先是写了三万余字,主要截取乔峰身世揭秘、杏子林变故等前期高潮段落,情节紧凑,冲突激烈,侠气干云又暗含悲怆。

一日散学后,他婉拒了王富贵同行的邀请,独自揣着书稿,来到了县里最大的“书肆”。

店内小二认得这位小有名气的府案首,热情招呼。

陈耀祖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表明想见掌柜谈生意。

小二以为是抄书的活计,便去后堂请来了高掌柜。

高掌柜一见陈耀祖,更是热情,连忙请到后院雅室奉茶。寒暄过后,陈耀祖直接拿出书稿说明来意。

高掌柜初时十分惊讶,甚至暗自觉得可惜——

堂堂府案首,前途无量,怎地写起“不入流”的话本来了?但碍于情面,他还是接过书稿看了起来。

起初,他看到“武林”、“丐帮”、“契丹”等字眼,还微微蹙眉,担心犯忌讳。

但读着读着,他的神色变了!呼吸渐渐粗重,目光被牢牢吸附在纸页上!

乔峰的豪迈侠义、杏子林中的波谲云诡、家国恩怨与兄弟情义的纠缠…

高掌柜完全被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

尤其是读到乔峰为救部下自插四刀、血染杏子林时,他只觉热血沸腾,眼眶发热!

正看到最关键处,稿子却戛然而止!高掌柜心痒难耐,迫不及待地追问:

“后续呢?乔帮主如何了?那全冠清阴谋可曾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