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县试第一(2 / 2)

徐夫子一生清贫,致力于教书育人,最大的成就与安慰便是看到学生成才。

陈耀祖这个案首,无疑是对他心血最好的回报。

陈耀祖与王富贵对视一眼,极有默契地同时后退一步,整理衣冠,神色庄重,对着徐夫子便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

“学生陈耀祖(王富贵),谢夫子多年悉心教诲之恩!若无夫子,绝无学生今日!”两人异口同声,真挚无比。

徐夫子见状,眼眶瞬间就红了,连忙弯腰将两人扶起,声音竟有些哽咽:

“快起来,快起来!你们…你们有此成就,为师…为师心中甚慰!甚慰啊!”

他看着眼前两个已然崭露头角的少年,只觉得所有坚持、所有操劳,在此刻都值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徐夫子让两人坐下,徐伯奉上香茗茶点。

“接下来有何打算?”徐夫子关切地问道,“县试只是门槛,四月便是府试,你二人可愿趁热打铁,下场一试?”

府试,由知府主持,考过了方能获得“童生”功名,才是真正踏入了科举的门槛。

陈耀祖与王富贵毫不犹豫,齐声道:“学生愿往!”

徐夫子满意地点头:“好!有志气!以你二人此次成绩,府试只要正常发挥,把握极大。

尤其是耀祖,你既为县案首,府试只要文章不至太差,通常都会通过。

但这并非懈怠的理由,反而更需精益求精,方不负这案首之名。”

“学生明白,定当勤勉不辍,绝不敢辜负夫子期望。”陈耀祖郑重道。

师生三人一番长谈,从学问聊到前程,徐夫子更是将自己当年参加府试、院试的经验倾囊相授,谆谆教诲,皆是金玉良言。

直到夕阳西下,两人才辞别恩师。

走出徐家小院,回头望见徐夫子仍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去的身影,陈耀祖心中暖流涌动。

这位启蒙恩师,不仅传授了他们学问,更以自身品格,为他们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标杆。

府试,将是下一个挑战。但他心中充满信心与期待。

与此同时,陈家村里早已炸开了锅。

陈铁柱一行人带着满车的喜糖、铜钱和鞭炮回到村里,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每个角落。

“听说了吗?老陈家耀祖那孩子!县试考了第一名!案首!”

“真的假的?我的老天爷!这才多大啊!”

“哎呦喂!老陈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快去看啊!陈老头在村口发喜糖发铜钱呢!”

村民们纷纷涌向村口,脸上写满了震惊、羡慕与难以置信。

看着陈铁柱、钱秀娥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模样,看着陈大勇将大把的铜钱喜糖撒向欢呼的孩童,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所有人都意识到,老陈家是真的不一样了!那个曾经在村子里活得最难的人家,竟然真的翻身!

那个被村子里的人笑,老陈家太过溺爱孙子,一个宝贝孙子,疼的不知道什么模样。

那时候多少人暗地里面嘲笑这老陈家供孙子读书,花费这么多银钱,到最后又能得到个什么?

却不想这果子竟然来的如此之快,而且还这么出息。

许多人家看着自家满地乱跑的泥猴小子,第一次萌生了“是不是也该送去读两天书”的念头。

村长陈启山和几位族老更是激动得胡子直抖,围住陈铁柱连连道喜。

“陈叔!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咱们陈家村多少年没出过这样的读书种子了!”

“是啊!案首!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等耀祖童生试过了,咱们就选个好日子,开祠堂,祭告祖宗!这可是全族的荣耀!”

小小的县试案首,已然点燃了整个村庄的希望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