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峰激动地收好笔记:“时间紧迫,老夫这就去安排。孩子,你这番功劳,老夫铭记在心!”
他郑重地对陈耀祖拱手一礼,惊得陈耀祖赶忙还礼。
待姚海峰离去后,徐夫子看着自己的学生,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耀祖啊耀祖,你总是能给为师惊喜。”
“都是夫子教的好。”陈耀祖还不忘记嘴甜一番。
闻言徐夫子哈哈大笑“小家伙,放心,好了,咱们县令大人绝对不会少了你的好处。”
接下来的日子,姚海峰雷厉风行地推进防洪工程。
根据陈耀祖的建议,清丰县上下动员起来:
疏浚重点河段、拓宽分洪渠、加固堤防…由于方案合理且节省人力物力,进展颇为顺利。
姚海峰将方案上报府郡,各级官员见计划周详可行,又风闻秦老正在清丰县,都以为是得到了秦老的指点,一律开绿灯放行,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与此同时,朝廷的劳役征召令也下来了。
往年这时节,家家户户都要为出人还是出钱而发愁——
出人,则壮劳力数月不归,耽误农事;出钱,则十两银子的代役钱不是小数目。
而今夏,因防洪工程需大量人手,姚海峰特准参与工程者可抵劳役。
许多百姓宁愿参加家乡的建设,也不愿被征调到外地服役。
陈家如今宽裕,早已准备好了交给服役的银钱。
现在他们家最重要的就是保留一个好身体,继续奋斗。
钱没了可以再赚,身体坏了确是不好养。
至于建设家乡,他们虽然出不了力,但是出银子也是一样的。
病榻上的秦老听闻防洪工程已然启动,且方案周详可行,不由惊讶不已。
待身体稍愈,他立即召见姚海峰。
书房内,秦老仔细审阅着水利图和实施方案,不时颔首:
“妙啊!这段河道采取分流减势之法,真是点睛之笔!”
“以挖渠之土加固堤防,土方平衡,省时省力!”
“堤外植林缓流,虽看似简单,却深合自然之道…”
他抚须赞叹:“海峰啊,想不到你还有这般见识!
这些方案虽略有稚嫩之处,但思路新颖,切实可行,非熟稔水利者不能为。说说,是得了哪位高人指点?”
姚海峰见时机成熟,躬身道:“不敢隐瞒秦老,此方案并非下官或幕僚所为,而是出自本县一个六岁蒙童之口。”
“什么?”秦老手中的茶杯一顿,茶水溅出几滴,“六岁孩童?海峰,这玩笑可开不得!”
姚海峰正色道:“下官岂敢欺瞒秦老。”
遂将陈耀祖如何偶然看到图纸,如何在堂上对答,如何详细解说方案的过程一一道来。
秦老听完,半晌无言,浑浊的眼中闪过不可思议的光芒。
良久,他才缓缓道:“世间竟有如此奇才?若真如你所言,此子日后成就,恐不可限量啊…”
姚海峰趁机进言:“秦老,这孩子名唤陈耀祖,虽家境寻常,但天资过人且勤勉好学。
下官斗胆,恳请您老人家拨冗一见,若能得您指点一二,不仅是他个人的造化,也是我清丰县之福啊!”
秦老沉吟片刻,眼中好奇之色愈浓:“罢了,老夫就见见这个神童。若真如你所说,老夫倒不吝惜指点一二。”
秦老当然看出对方眼里的小心思,要是对方口中所说不假,那么这孩子见见也无妨。
姚海峰心中大喜,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之前就没想好怎么好好感谢一下那小家伙,现在自己可是给他挣了个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