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藕粉葛根粉开卖(1 / 2)

门“吱呀”一声开了,徐夫子穿着青色长衫,手里拿着戒尺,面色依旧严肃。

三人赶紧行礼:“见过夫子。”

徐夫子点点头,示意他们进屋,指着桌上的三本书说:

“你们三个,是乙班进步最快的。照眼下的进度学,是耽误了。”

徐夫子可没有半分想要拐弯抹角的意思。

陈耀祖心里一跳,抬头看向徐夫子。

只见徐夫子拿起戒尺,在书桌上轻轻敲了敲:

“老夫打算,每天散学后,你们来我这儿多学一个时辰。给你们讲些更深的东西,如何?”

“真的?”王富贵眼睛瞪得溜圆,潘仁也愣住了,随即脸上爆发出狂喜。

陈耀祖激动得手心冒汗,深深作揖:“谢夫子栽培!学生愿意!”

徐夫子看着他们雀跃的样子,紧绷的嘴角难得松了松:

“别高兴得太早。这一个时辰,要学的东西比寻常课业难十倍,就连课业都得翻倍,怕不怕?”

“不怕!”三人异口同声,眼里的光比窗外的太阳还亮。

徐夫子满意地点点头:“记住,这事不能跟旁人说,免得惹来是非。”

“学生明白!”三人又行了一礼,退出书房时,脚步都轻飘飘的。

刚出院子,潘仁就原地蹦了三下,拽着陈耀祖的胳膊喊:

“我要搬去学堂住!跟你们一样,天天可以请教夫子!”

王富贵笑他:“你家离学堂就半里地,用得着搬吗?”

潘仁脖子一梗:“那不一样!你们俩近水楼台,我可不能再落后了!”

陈耀祖看着他傲娇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阳光穿过学堂的银杏叶,落在三人身上,把影子拉得老长。

老陈家的藕粉和葛根粉还在继续晾晒,陈家人的脚步也没停歇。

陈二喜带着孩子们收完了三个村的藕,家里的缸都装满了;

陈铁柱和陈大壮挖的葛根堆成了小山,磨出的粉装了好几个布袋。

忙活了快大半个月,总算是把原材料给备齐了。

鸡叫头遍时,老陈家的院子就已亮起了昏黄的油灯。

陈二喜踮着脚把最后一口袋葛根粉搬上牛车,车板上堆着两口大木桶,旁边捆着个黑黢黢的铁炉子,连带着粗瓷碗、竹勺、红糖罐子都码得整整齐齐。

张小花正往篮子里塞油纸包,里面是给陈耀祖留的芝麻饼,见陈大壮扛着木桌过来,连忙喊:“轻着点!别把碗震碎了!”

“知道知道!”陈大壮瓮声瓮气地应着,把桌子稳稳架在车沿上。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初秋的风卷着草叶的凉气扑过来,陈二喜裹了裹补丁的褂子,朝牛屁股拍了一巴掌:

“走喽!去县城!”老黄牛“哞”地叫了一声,慢悠悠地踏出了村口。

车轱辘碾过石子路,发出“吱呀”的声响。

张小花坐在车辕上,手里编着竹篮,时不时往炉子里添块炭。

“他小叔,你说这粉能卖动不?”

她望着远处模糊的山影问。

陈二喜蹲在粉桶边,用手指捻了点藕粉看:

“放心!咱这粉,味道这么好,工序又复杂,五文钱一碗,良心价!”

陈大壮在旁边点头:“早上天凉,正适合吃这个暖身子。”

牛车晃悠了两个时辰,县城的城门才在晨雾里显出轮廓。

这时街上已热闹起来,挑着菜的贩子、挎着篮子的妇人、背着书包的学童,脚步声、吆喝声混着包子铺的香气,把街道搅得热气腾腾。

陈二喜熟门熟路地赶着牛往南头走,那里是县城最热闹的集市,卖啥的都有。

“就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