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 > 有人忙忙碌碌,有人闲里偷忙

有人忙忙碌碌,有人闲里偷忙(2 / 2)

她看得仔细,问得刁钻。

在消费合作社,她会指着货架上稀稀拉拉的日用品,直接问负责人:“为什么肥皂和火柴的供应量只有这么点?是根据什么计划分配的?市民的排队时间平均多长?有没有考虑过设立流动售货车或者预约制度?”

在兵工厂,她会蹲在车间角落,看着工人们用近乎手工的方式打磨零件,然后找到车间主任,皱着眉头问:“这种生产效率太低了!有没有尝试过标准化流水线?工具磨损率这么高,有没有建立更完善的保养和更换流程?”

在信访点,她甚至会混在排队的人群里,听老百姓发牢骚,然后记在小本子上,回头就写成一份措辞直接、甚至有些尖锐的“群众意见摘要”,通过某种渠道递到中央委员会那些老委员的桌子上。

这样子,如果是不知道她的身份的人,比如那些普通百姓,就真把她当成新选的民主协商会议议员了。

而更哭笑不得的,是坐在委员会座次上的政坛老家伙们。

她提出的意见,有些确实切中要害,指出了初创政权在管理和效率上的诸多不足;有些则显得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眼下的现实条件;还有些……纯粹是她基于工团主义理念的“即兴发挥”,让习惯了传统工作模式的“老革命”们看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这天下午,中央委员会一间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几位负责经济和生产协调的老委员,又传阅着一份刚送来的、字迹娟秀却内容“大胆”的意见书。这次,陈雅“检视”的是武汉市政府的粮食定量配给系统。

意见书里,她不仅详细记录了几个配给点排长队、秩序混乱的现象,还洋洋洒洒地提出了一个“基于社区网格和工会小组的精准化、动态化配给方案”,甚至画了简单的流程图。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委员放下意见书,取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种极其复杂的表情,想笑又觉得无奈,最终化为一声长叹,对旁边的同僚说道:

“不是,这……真该说这孩子不愧是陈主席的侄女吗?这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劲儿,这想到什么就敢说什么的脾气……还有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他顿了顿,指着意见书上某个细节:“你说她异想天开吧,她指出的排队时间长、容易滋生黑市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可你说她可行吧……这‘网格化’、‘动态调整’……咱们现在连个准确的户口册都还没完全理顺呢,怎么搞?”

另一位委员苦笑着接口:“唉,谁说不是呢。这小陈政委,打仗是一把好手,没想到对这民生政务,也这么……‘上心’。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份了罢?再这么下去,咱们这几个老家伙,怕是要被她这份‘热情’给烤糊喽!”

话虽这么说,但几位老委员的眼神里,除了无奈,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和宽容。

他们知道,这个年轻女孩并非为了挑刺而挑刺,她身上有着老一辈革命家那种纯粹的、希望尽快改变现状的理想主义热情。只是,她的方式过于直接,步伐迈得太快,让习惯了步步为营的他们有些应接不暇。

而此刻,引起这番讨论的“始作俑者”陈雅,正蹲在长江边的一个码头旁,看着工人们汗流浃背地装卸货物,小本子上又唰唰地记下了几条关于“改进装卸工具、实行轮班制以减少疲劳作业”的“建议”。阳光照在她认真的侧脸上,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光。

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意见”已经成了委员会里的谈资,就算知道,她大概也只会撇撇嘴,理直气壮地想:“有问题就要提嘛!不然怎么进步?”

这份“百无聊赖”中的“多管闲事”,恰恰成了沉闷的临时政府机构里,一股带着锐气的、不安分的清新之风。只是,这风刮得有些部门的屋顶,有点摇摇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