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国的谈判(一)(1 / 2)

1937年11月,凡尔登,杜奥蒙堡(Fort douauont)。

这座一战时期凡尔登绞肉机战役中最臭名昭着、争夺最惨烈的堡垒,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冰冷的水泥工事,如同一个被遗忘的巨人骨骸,沉默地匍匐在初冬萧瑟的土地上。

寒风卷着细雪,穿过破碎的混凝土和扭曲的钢筋,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无数亡魂在低语。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铁锈、硝烟和某种更深层的、无法散去的血腥与绝望的气息。

选择在这里进行谈判,本身就充满了冰冷的、属于胜利者的讽刺意味。

堡垒内部一个相对完整、但依旧阴冷潮湿的大厅里,生起了几个铁皮火炉,勉强驱散着深入骨髓的寒意。一张简陋的长桌摆放在中央,上面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桌布都没有。

长桌一侧,坐着来自“不干涉委员会”提议方的代表。

奥托·韦尔斯,今天的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社会民主党人惯有的、精心修饰过的沉稳与务实表情。

但镜片后的眼睛却锐利而冷静,时刻评估着一切。他身旁坐着几位表情严肃的德国外交部官员和军事顾问。

奥匈帝国代表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则显得格格不入。

这位奥地利祖国阵线的其中一位创始者、着名的反社会主义威权主义者,穿着老派的双排扣礼服,下巴微扬,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和对周遭环境(尤其是对面的人)的轻蔑。

他双手交叠放在桌上,指节用力得有些发白,显然极力压抑着内心的不耐与反感。

长桌另一侧,则是被要求“停止干涉”的三方代表。

不列颠联盟本次派出的,西尔维亚·潘克赫斯特,穿着朴素的工装,正低头快速翻阅着手中的文件摘要,眉头微蹙。当然,她来可不是联盟真的想让她来,而是她自己想来,想来看看自己怀了孕的侄女。

至于苏维埃俄罗斯?自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妮可莱拉小姐,比起西尔维亚,她则显得活跃得多。一头棕红色的短发像火焰般耀眼,同样颜色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这座着名的堡垒内部,又时不时瞥向对面两位“资产阶级代表”,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看戏般的笑意。

而薇薇安,坐在主位稍侧的位置。她冰蓝色的眼眸如同结冰的湖面,冷冷地扫过对面的韦尔斯和陶尔斐斯,尤其是在后者身上停留了片刻,毫不掩饰其中的寒意。她面前放着一杯早已冷透的水,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

扭头看向妮可莱拉,妮可莱拉也在盯着她,还勾起了一丝笑容。她很无奈,自从上次玛格丽特出使苏维埃俄罗斯后,苏俄方面似乎是咬定了妮可莱拉和她们之间的这层好友关系,每到各种各样能够同台的外交场合,这家伙就必被苏俄那边抛过来一起共事。

会议在一种极其僵硬和互不信任的气氛中开始。韦尔斯作为主要提议方,首先发言,语调平稳地阐述了建立“意大利内战不干涉委员会”以及德法直接沟通渠道的必要性和“美好愿景”,用词谨慎而外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