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5日,托斯卡纳丘陵地带,锡耶纳以北约三十公里。
秋日的阳光带着一种近乎透明的质感,慷慨地洒在连绵起伏的托斯卡纳丘陵上。金黄的麦田已经收割完毕,留下整齐的茬口,如同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绒毯。
橄榄树林在微风中摇曳着银灰色的叶片,古老的石砌农舍点缀其间,构成一幅宁静而诗意的画卷。然而,这幅画卷的边缘,却被一种截然不同的、带着钢铁气息的洪流所撕裂。
大地在震颤。
沉闷的、如同连绵滚雷般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丘陵的宁静。地平线上,一条由钢铁、烟尘和深灰色军装组成的巨大长龙,正沿着蜿蜒的公路和乡间土路,势不可挡地向着南方涌动。
这是国际纵队第一集团军!
走在最前方的,是数十辆涂装着醒目的赤色三叉戟徽章和“国际纵队”字样(多种语言)的t-26中型坦克。
厚重的履带碾过路面,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卷起漫天尘土。炮塔上,戴着深灰色船形帽的坦克兵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
紧随其后的是bt-5快速坦克群,它们更轻便灵活,引擎发出高亢的嘶鸣。
坦克纵队之后,是望不到头的卡车和装甲车长龙。卡车车厢里,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
他们穿着统一的深灰色国际纵队制服,胸前佩戴着三叉戟徽章,来自不同国家的面孔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战斗的渴望和初临战场的兴奋。他们低声交谈着,语言混杂——俄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但交流并无太大障碍,手势、眼神和共同的目标就是最好的桥梁。装甲车上架设着机枪,炮口警惕地指向四周。
再往后,是牵引着各种口径火炮的卡车和牵引车,沉重的炮管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后勤补给车队、通讯车、野战医院卡车……庞大的队伍如同一条钢铁巨蟒,在托斯卡纳的丘陵间蜿蜒前行,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引擎轰鸣,将秋日的宁静彻底粉碎。
在靠近公路的一个地势略高的山丘上,几辆指挥车和通讯车停在那里,天线林立。一面巨大的、绣着赤色三叉戟和“国际纵队第一集团军”字样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伏罗希洛夫元帅站在山丘边缘,举着望远镜,眺望着他那支正在行进的钢铁大军。他身材魁梧,穿着笔挺的苏式将帅呢子大衣,胸前挂满勋章,脸上带着风霜刻下的深刻纹路,眼神如同西伯利亚的冻土般坚硬而锐利。
他满意地看着这支由他亲自挑选、来自五湖四海的精锐力量,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开赴前线。
“伏罗希洛夫同志!”一个沉稳而带着意大利口音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