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调查纪实·叙事(2 / 2)

暴雨导致线路故障。接线员看见她翻阅记录,碍于她的身份不能直接收回,于是突然扯断插头,请改日再来。

薇薇安瞥见他袖口露出的刺青:缠绕着铁十字的葡萄藤。这让她想起三年前在加莱截获的帝国间谍手册——第三十七页标注着农业城市潜伏人员需以本土作物为掩护身份

“要是我是间谍,那批货怎么才能运回德国?”她暗暗想着,很快,她便明白过来。

落日将起重机染成血红色。薇薇安伪装成《工人之声》报记者混入装卸区,镜头对准正在吊装的联合收割机配件。当工头掀开防雨布进行拍摄时,她调整焦距拍下钢板接缝处的冲压编号——与上月在萨尔区缴获的德军装甲车残骸序列号同属一个批次。

记者同志要不要试试新产品?工头突然抓住她手腕,布满老茧的拇指按在动脉处,这可是能深耕帝国堡垒的好犁。

薇薇安顺势将镁光灯砸向对方脚背,在吃痛松手的瞬间抽出藏在笔记本里的陶瓷匕首。混乱中,她扯下半张货运清单,背面残留的复写纸痕迹显示原始目的地被多次修改,最终站名栏的油墨晕染出萨克森的德文字母。

“啧……从里昂出发,本是去埃及的船,却在地中海中途变道,借由克罗地亚穿到德意志去了吗?”薇薇安喃喃着,这很容易猜,毕竟这种手法,稳定且不易察觉,运到埃及那边的船,就算迟到了一两天,稍微给点钱,埃及人不会多说,更不会因为这个而向公社上报。

“要跑一趟河港了啊……”她叹了口气,“工作量增加了呢……”

煤堆在月光下像起伏的坟冢。薇薇安用锅炉房的煤灰涂抹脸颊,攀上通风管潜入货舱。二十台印着农机实验品的木箱里,用帆布包裹的金属部件泛着冷光。她刮下表面涂层嗅了嗅——这是无论是公社还是达尔朗的非法海军,都从不曾用过的东西。特勤组的人,对于军事涂层的味道还是非常敏感的。

清点完毕!舱门外传来带着巴伐利亚口音的法语,明天装船前记得更换海关封条。

当脚步声远去,薇薇安用发夹撬开木箱,发现组合式炮架零件被伪装成拖拉机悬挂装置。她在底仓找到捆扎好的设计图,牛皮纸上的帝国国防军印章被拙劣地涂改成里昂农业局徽标。

“很精明的手法,农业博览会后,这种东西出现并不奇怪,但很可惜,你们从一开始就让我警觉了。”薇薇安心里如是想着,用微型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的图纸。往自己脸上又抹了一把煤灰,原路返回。

次日08:00 工业委员办公室

阳光穿透积灰的玻璃窗,在让·杜邦的橡木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交界。薇薇安将连夜冲洗的照片摊开,从酒窖步枪到炮架图纸形成完整证据链。杜邦委员是否要解释下,为何法兰西的收割机上面会铭刻着不属于法兰西的语言?

对方慢条斯理地点燃雪茄,烟圈模糊了墙上的《公社宣言》:年轻同志容易把创新误解为背叛,这些不过是艺术创作...

艺术?谁家艺术能国际化到需要往柏林发加密电报?薇薇安按下藏在纽扣里的录音机按钮,昨夜货舱里的巴伐利亚口音在房间回荡。她突然掀开窗帘,楼下广场上,里昂驻军的车队正在集结,顺便问下,您知道斯图加特消音涂料的熔点吗?

杜邦的笑容僵在脸上,雪茄灰落在伪造的农业局批文上,烫穿了为人民服务的标题。

“很厉害。”薇薇安笑着说,“业务能做到这个程度,真的很厉害。把法兰西的民用工厂偷偷改换成德意志的兵工厂,您和您的势力,在第三区,手眼通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