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求子(1)(2 / 2)

年世兰抬眼:“哦?那是什么?”

“是根基。”曹琴默指尖轻轻点着桌面,“她在府里是侍妾,孟静娴是侧福晋,论名分本就差着一截。孟静娴敢欺她,无非是瞧着她无宠无靠,掀不起风浪。若想让孟静娴不敢轻视,得让她手里有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是说……”年世兰眼底亮了亮。

“孩子。”曹琴默点头,语气肯定,“尤其是第一个孩子。”她顿了顿,细细解释,“果郡王如今无正妻,府里只有她们二人。若浣碧能先怀上身孕,便是王爷的长子或长女,太后与皇上那边定然看重。届时母凭子贵,孟静娴再跋扈,也得掂量掂量——她敢慢待王爷的骨肉吗?”

年世兰指尖敲了敲扶手,若有所思:“可果郡王心里装着甄嬛,对浣碧向来冷淡,怎么才能怀上?”

“冷不冷淡,看的是心思用得够不够。”曹琴默笑了笑,“臣妾听说王爷近来常宿在书房,夜里爱喝些安神的茶。浣碧是伺候惯人的,不会不懂怎么‘体贴’。比如夜里送去一碟刚蒸好的点心,或是温一壶合他口味的酒,借着送东西的由头多待片刻,说些体己话——男人的心再硬,也架不住日日温着。”

她又补充道:“再者,孟静娴出身名门,行事总端着大家闺秀的架子,未必肯放下身段去笼络王爷。这正是浣碧的机会。不必做什么张扬事,就从细微处着手:王爷书房的笔墨该换了,她悄悄备好;王爷常穿的那件月白锦袍磨了边,她亲手拿去缝补;甚至王爷随口提过一句想吃城南的杏仁酥,她次日就托人买来——这些事看着小,却最能暖人心。”

暖阁里的百合香渐渐淡了些,年世兰捏着茶盏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曹琴默:“你倒清楚果郡王书房的事,是怎么听说的?”

曹琴默指尖捻了捻帕角,从容道:“臣妾母家负责采买的的婆子,前几日去果郡王府附近采买,偏那么巧遇着浣碧姑娘院里的择澜了。那丫头在街角哭,被婆子撞见,拉到僻静处问了几句——择澜是个实诚的,憋不住话,就漏了些口风。”

她顿了顿,又道:“择澜说,浣碧姑娘夜里常躲在房里哭,说王爷进府半月,统共没踏过她院门几次,倒是书房夜夜亮着灯。有回她送宵夜去书房,听见王爷对着一幅字叹气,那字是甄贵人从前写的,王爷还说‘若能再见一面,便不算枉活’。”

年世兰“嗤”了声,想起浣碧进府那晚,她让择澜盯着果郡王府的动静,择澜后半夜回来,脸色发白地说,王爷进了浣碧的院,没一盏茶的功夫就吵了起来,王爷说“我心里只有嬛儿,你不过是个挡箭牌”,浣碧哭着摔了盖头——那会儿她才知,允礼对甄嬛的心思,竟深到这地步。

“倒是巧了。”年世兰指尖敲着桌沿,“择澜这丫头,倒成了个好耳目。”

曹琴默道:“也是浣碧姑娘实在难捱,才敢让择澜往外递消息。孟静娴院里的张嬷嬷,前日故意把浣碧姑娘院里的铜炉收走了,说‘侍妾不配用这么好的物件’,夜里冷得浣碧姑娘抱着被子坐了半宿——这些事,若不是择澜偷偷报信,咱们也不会知道。”

窗外雪下得更紧了。大片的雪花被风拧成一股,斜斜地砸在窗纸上。曹琴默看向窗外,续道:“孟静娴端着沛国公府的架子,绝不肯纡尊降贵,浣碧姑娘若能抓住机会,先有了孩子,往后在府里,便有了实打实的倚仗。哪怕王爷心里装着别人,对着自己的骨肉,也总得软几分。”

年世兰点头:“你说得是。就怕浣碧那丫头心慈,舍不得下狠劲。”

“舍不得也得舍得。”曹琴默语气沉了沉,“王府不是宫里,没娘娘护着,她若不自己争,迟早得被孟静娴磋磨死。择澜传信时说,浣碧姑娘攥着那支银簪哭,说‘我不能让长姐看不起’——她心里有念想,就好办。”

暖阁里的炭火“噼啪”响了声,映得两人脸上亮了亮。年世兰拿起桌上的笺纸,又看了眼“求娘娘出一计”几个字,忽然道:“让择澜告诉浣碧,那暖宫糕是我赏的,让她每日吃两块,调理身子。再跟她说,若王爷不肯留宿,就往茶里加些‘安神香’——反正不是什么害人的东西,只是能让王爷睡得沉些,她守在旁边伺候,天亮了王爷醒了,瞧见她在,心里总会记着点。”

曹琴默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点头:“娘娘想得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