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立刻意识到了这两项“微末”技术的巨大价值——它们不需要“星之遗物”持续供能,它们是人类可以自主掌握和应用的知识!尤其是在当前一切外部依赖都已断绝的情况下!
她没有任何犹豫。
“技术部门!立刻接收月球传输数据!优先解析频率波段和结构算法!”
“农业组!挑选一批最顽强的速生作物种子,尝试在最低光照和营养下,应用简化后的月球频率进行照射实验!”
“工程组!立刻检查各避难所关键应力节点的结构,应用简化后的优化算法,重新评估加固方案,优先处理最危险区段!”
命令被迅速执行。此刻的地球人类,早已被苦难磨砺得无比务实。任何一点可能改善生存的希望,都会被紧紧抓住。
数日后,初步反馈开始汇集。
某个深处地下、光照严重不足的农业模块中,应用了简化版月球频率照射的蘑菇和藻类,产量出现了百分之十的稳定提升!
某个位于地质不稳定区域的避难所,工程师们利用简化版优化算法,用库存的废旧金属对主支撑梁进行了局部加固,其承压能力测试显示提升了百分之十二,成功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坍塌事故!
消息像微弱的电流,迅速在残存的人类网络中传开。
没有盛大宣告,没有万众欢呼。但在一个个阴暗、寒冷、挣扎求存的避难所里,管理者们看着那一点点多出来的食物,工人们抚摸着那更加坚固的支架,眼中那近乎熄灭的希望之火,重新开始微弱地闪烁。
李洁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各地汇总来的、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积极报告,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了一口积压在胸中的浊气。
她拿起通讯器,接通了月球的频道。
“陈明博士,‘广寒宫’的发现,意义重大。”她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温度,“你们在月球的工作,不是在探索虚无的历史,而是在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争取实实在在的明天。请继续,无论多难。”
月球上,陈明听到李洁的话,看着控制室内依旧在疯狂运算的服务器和同事们疲惫却专注的脸庞,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们依旧孤独,依旧渺小,面对的还是那片深不见底的数据海洋。
但他们知道,他们的每一次敲击,每一次演算,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可能在地球那片沉重的废墟上,激起一丝希望的涟漪。
这涟漪虽微,却足以让文明的火种,在寒风中,继续摇曳,不肯熄灭。
“星之遗物”依旧沉默地矗立,仿佛对它所引发的这一切毫不知情。但那回荡在月夜与地底之间的、由人类智慧转化的微小回响,或许正在以一种它无法理解的方式,悄然改变着某个微不足道文明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