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一个信号。
紧接着,第二封,第三封……
游戏引擎小组的负责人,在婉拒了对方三倍薪酬的邀请后,在内部技术论坛分享了一篇关于“下一代引擎架构中文化叙事适配性”的思考长文。
“敦煌项目”那位主美术,更是直接在项目组的内部群里,贴出了对方许诺的“独立工作室和无限预算”,然后跟了一句:“钱是很多,但那里没有莫高窟的风沙,也没有能一起啃泡面、争论飞天衣带弧度到半夜的你们。@大佬,下个月的预算申请能批快点吗?颜料快不够了。”
没有激昂的表态,没有煽情的告白。这些掌握着星耀核心技术命脉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做出了选择。有人是为了这里无法被替代的技术挑战,有人是为了能一起实现疯狂想法的团队,有人则是为了心中那点对某个领域、某种文化近乎笨拙的执着与热爱。
林晓月一封封地看着这些回复,鼻腔有些发酸。她想起爷爷说的“根”,想起自己一直试图守护的东西。她忽然明白,她所打造的这片“土壤”,或许不够肥沃,无法提供最顶级的养料,但它却拥有一种独特的、能让某些特定种子深深扎根、并顽强生长的“黏性”。
最终统计结果出来,超过百分之八十收到挖角邀请的核心骨干,选择了留下。
下节:家的温度
风波平息后的一个傍晚,林晓月难得地准时下班。她路过赵小暖的休息室,发现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她推门进去,看到赵小暖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摊开着几个剧本,苏瑾则抱着一把木吉他,靠在窗边,指尖随意地拨动着弦,发出不成调的、舒缓的音符。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成温暖的橘红色。
看到林晓月,赵小暖眼睛一亮,举起手中的一个剧本:“大佬!你快帮我看看这个本子,我觉得女主的成长线特别带感!就是后半段有点纠结……”
苏瑾也停下拨弦,抬眼看向她,微微颔首示意。
没有提及外界的天价诱惑,没有讨论刚刚过去的忠诚考验。她们就像是寻常日子里,聚在一起讨论工作和爱好的伙伴。
赵小暖叽叽喳喳地说着对角色的理解,苏瑾偶尔插一句关于某段背景音乐的想法。林晓月坐在地毯旁边的懒人沙发上,听着她们的声音,看着她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
那一刻,连日来紧绷的神经,仿佛被这温暖的氛围悄然抚平。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定的力量,缓缓流入心田。
她忽然觉得,肩膀上那名为“责任”的重担,似乎也没有那么冰冷和沉重了。因为这份重量里,包裹着的,是这些毫无保留的信任,是这些并肩前行的温度,是……“家”的感觉。
虽然这个“家”的大家长,是个总想着躺平的冒牌货。
但或许,正是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她才必须继续站在这风口浪尖,必须让自己变得足够重,重到能为她们,也为所有选择留下的人,撑起一片能够安心扎根、自由生长的天空。
夜色渐浓,休息室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然而,林晓月清楚地知道,外界的风雨从未停歇。黑曜石资本的人才争夺战虽然暂时失利,但他们的獠牙已然露出,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他们又会使出怎样的手段?这片刚刚凝聚起来的“土壤”,能否承受住更猛烈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