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不同于《山海》宏大叙事的细腻与瑰丽,带着文明的余温和手工艺的虔诚。
林晓月看着那几张色彩绚烂、线条流畅的飞天草图,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那几个年轻人熬夜讨论、奋笔疾书时眼中燃烧的光。那光芒,她曾在赵小暖眼里见过,在苏瑾弹琴时见过,在老周攻克技术难题时见过。
这不就是“星火”吗?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在这个方案的评审意见栏里,力排众议地签下了“批准,S级资源支持”,并亲自批注:“成立专项组,技术瓶颈由老周团队协助攻克,文化考据聘请外部专家顾问,预算上浮百分之二十。”
消息传出,整个公司都震动了。一个由新人组成的、看似毫无商业前景的文化项目,竟然拿到了最高级别的支持!这让所有持观望态度的人看到了公司高层的决心,也让更多怀才不遇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
下节:无声的誓言
几天后的傍晚,林晓月加完班,准备离开公司。路过开放式办公区时,她无意中瞥见那个“敦煌项目”小组的角落还亮着灯。
她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
几个年轻人正围在电脑前激烈地讨论着,桌上散落着厚厚的资料和画稿,吃了一半的泡面早已凉透。他们脸上带着疲惫,眼睛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和热情。那个负责主美术的实习生,正一边比划一边激动地说着什么,脸颊因兴奋而泛红。
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林晓月的靠近。
站在阴影里,林晓月静静地看着他们。这一刻,她忘记了黑曜石的威胁,忘记了董事会的压力,忘记了被觊觎的王冠,也忘记了自己那颗总想躺平的咸鱼之心。
她看到的,是几簇刚刚被点燃的、微弱却顽强的火苗。是希望,是未来,是星耀真正能够抵御风雨、生生不息的根基。
她没有打扰他们,只是悄无声息地转身离开。走到电梯口,她遇到了一脸倦容却眼神明亮的老周。
“老板,那几个小家伙,是块好料子。”老周难得地夸赞道,“想法是有点天真,但那股子钻劲儿,像我年轻的时候。”
林晓月笑了笑,没说话。
电梯缓缓下行,镜面墙壁映出她略显疲惫却异常平静的脸庞。她忽然想起顾云深在那夜露台上说过的话——“让自己变得足够重,风就吹不走了。”
重量,不仅仅来自于顶端的星辰,更来自于这片孕育星辰的、深厚而肥沃的土壤。这些蓬勃生长的“新苗”,这些被点燃的“星火”,正在一点点地,为星耀、也为她,增加着无法被轻易吹散的重量。
她依然想躺平,依然梦想着阳光、沙滩和收租的平淡日子。但此刻,她似乎又多了一个,不能轻易倒下的理由。
走出公司大门,夜风拂面。她抬头望去,星耀大楼的许多窗口依然亮着灯,像夜空中固执闪烁的群星。其中,就包括那个属于“敦煌项目”的、并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亮着的,是未来的光。
而她知道,在这片她亲手培育的星光之下,潜藏的暗流并未远去。黑曜石的阴影依旧盘旋,它们会坐视这片星火燎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