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远喝了一口酒,抹了把额头的汗,笑道:“强哥,你别取笑我了。就是运气好,赶上那视频火了。现在压力更大,生怕哪点做不好,砸了这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名声。”
他是真的感到了压力。以前车行生意再难,面对的是车和价格,现在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口碑发酵的可能。
他比以前更注重食材的新鲜,每天凌晨雷打不动地去市场挑选。更注重后厨的卫生,要求近乎苛刻。也更注重倾听客人的反馈。
“有压力是好事,说明你上心了。”杜强拍拍他的肩膀,“不过也别太绷着,做餐饮,归根结底还是味道和人心。你把这两样守住了,就差不了。”
兄弟俩正聊着,一个熟客吃完过来结账,笑着对志远说:“老板,你们家现在可是咱们镇上的招牌了!下次我带几个朋友从县里过来,你可得把拿手菜都端出来!”
“没问题,叔!保证让您朋友吃得满意!”志远笑着应承,送走了客人。
回过头,他看着窗外镇上静谧的夜色,和店里温暖的灯火、喧闹的人声形成鲜明对比。
声名鹊起带来的不仅是红火的生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这条路才刚起步,未来需要他更谨慎、更努力地去走。但看着父母脸上满足的笑容,听着客人们满意的谈笑,他觉得,这一切的辛苦和压力,都值了。这人间烟火,最是珍贵,也最是考验人心。
“平安饭店”的生意持续红火,甚至成了小镇的一个标志性去处。
然而,树大招风。
这天下午,饭点刚过,店里难得的清静。志远正和父母在柜台后对账,玻璃门被推开,走进来三个穿着打扮与镇上居民明显不同的男人。
为首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穿着考究的Polo衫,手腕上戴着串油亮的佛珠,脸上带着看似和煦的笑容,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店内的环境。
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手里拿着公文包,另一个则沉默寡言,身材壮实。
“几位老板,吃饭吗?现在有点过饭点了,后厨……”志远放下账本,习惯性地迎上前。
“不吃东西,”为首的中年人笑着打断他,目光落在志远身上,“你就是赵老板吧?年轻有为啊。”
“您过奖了,叫我志远就行。您是?”志远心里微微一动,保持着客气。
中年人从身旁年轻人手里接过一张名片,递了过来。“鄙人姓钱,钱卫东。在县里做点小生意,主要是餐饮和娱乐这块。”名片上的头衔是“东盛集团总经理”。
东盛集团?志远隐约听说过,是县里近几年崛起的一个企业,涉足领域不少,势头很猛。他不动声色地接过名片:“钱总,您好。不知道您大驾光临,有什么指教?”
钱卫东呵呵一笑,自顾自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另外两人则站在他身后。“指教不敢当。就是听说咱们镇上有家饭店特别火,味道好,老板人也厚道,特意过来看看,学习学习。”
他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却像秤一样,仿佛在掂量着这家店的价值。
赵平安和马秀玲也察觉到来人不太一般,有些紧张地站在志远身后。
“钱总说笑了,我们就是个小本经营的家庭餐馆,糊口而已,没什么值得您学习的。”志远语气平静,心里却拉起了警报。这种人物,绝不会无缘无故跑到小镇上来“学习”一家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