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仔细观察和思考。老店的优点和缺点,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志远接手“平安饭店”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在镇上传开了。老主顾们议论纷纷,有说他年轻人瞎折腾的,也有期待他能给这老店带来新气象的。
志远没有急着改头换面。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了三天时间,把店里店外、厨房灶台,彻底做了次大扫除,边边角角的油污积垢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平安和秀玲看着儿子挽着袖子、满头大汗的样子,既心疼又有些欣慰,这店,好像确实多了股精气神。
接着,志远开始实施他琢磨已久的计划。他没有大动干戈地重新装修,那成本太高,而是用转让车行的一部分钱,更换了店里老旧的灯具,换上了更明亮温暖的灯光,重新粉刷了有些斑驳的墙面,订制了新的、印着“平安饭店”字样的仿古木纹菜单和桌布。整个店面顿时显得亮堂、整洁了许多,有了几分古朴雅致的味道。
菜单是改革的重头戏。
他保留了父母经营了多年、备受好评的几样招牌家常菜,比如平安拿手的红烧肉,油淋鱼,价格也维持原样,这是稳住老客的根基。
同时,他根据自己在县城见过的世面和观察到的年轻人喜好,增加了几个新菜式。
“爸,妈,这几道新菜,咱们定价可以稍微高一点,针对的是那些愿意多花点钱吃好一点的客人。”志远拿着新菜单跟父母解释。
平安看着菜单上新增的品类,点了点头:“试试看吧,你做主。”
最大的变化,在于宣传和运营。志远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
他注册了短视频平台账号,名字就叫“平安饭店”。
一开始,他不知道拍什么,就拍父亲在灶台前颠勺的火爆场面,拍母亲仔细择洗蔬菜的专注,拍店里热气腾腾出锅的菜肴特写。
他没什么花哨的技巧,就是真实。
没想到,这种质朴的烟火气,反而吸引了不少关注。
尤其是平安那道色泽红亮、颤巍巍的红烧肉,视频一发出去,就引来了不少本地人询问地址。
志远还推出了针对线上客户的优惠,比如点赞视频到店消费可赠送小菜一份,慢慢积攒起了第一批线上客流。
当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有些老主顾对新菜单价格嘀咕,觉得不如以前“实惠”了。后厨偶尔因为新菜订单增多而显得忙乱。秀玲一开始对拍视频很是抗拒,觉得不自在。志远都耐心地一一解决:对老主顾,他亲自招呼,解释新菜用的食材更好,同时保证招牌老菜绝不涨价,稳住了人心。
一个月下来,饭店的营业额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比以前更忙更累,但平安和秀玲脸上的笑容却多了。
他们看到儿子不仅肯吃苦,更有头脑,能把新鲜事物和老本行结合起来,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这天打烊后,一家人围坐在收拾干净的店里吃饭。秀玲给志远夹了块红烧肉,看着他明显瘦了些却精神奕奕的脸,轻声说:“慢点干,别累着了。”
志远扒拉着饭,含糊地应着:“没事,妈,我心里有劲。”
平安抿了一口小酒,看着窗外零星的路灯,缓缓道:“这店啊,交给你,算是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