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初见成效(1 / 2)

“你是说……咱们白开了几个月车,还倒赚了三千块?”

“对!就是这个理!”志远兴奋地拍了下大腿,又赶紧看了眼熟睡的儿子,“我琢磨着,咱们不如先不买新车了。再去淘辆二手车,边开边卖,把这当成一门生意来做!”

大丽轻轻拍着怀里的沐晨,认真思考起来:“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志远,二手车生意可不好做,咱们什么都不懂,万一赔了怎么办?”

“不试试怎么知道?”志远眼中闪着不服输的光,“我可以去学!”

说干就干。

从那天起,志远就像变了个人。他彻底迷上了二手车这行,每天在各个二手车市场里转悠,趴在地上学着别人看底盘,打着手机电筒检查发动机舱,逢人就递烟请教。

回到家就守在电脑前,不停地刷新58同城和赶集网,浏览着海量的卖车信息,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车源信息和价格走势。

手机店的柜台前,很难再见到志远的身影。店里的大小事务,几乎全压在了大丽一个人肩上。

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打理生意,常常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

秀玲看在眼里,心疼儿子儿媳。她二话没说,简单收拾了行李就搬到了店里二楼住下。

“你们年轻人闯事业,孩子交给我。”她抱着小沐晨,说得干脆利落而坚定!

有了母亲坐镇后方,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志远和大丽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往前冲。

这行当看似门槛低,实则暗礁密布。

一次,志远看中了一辆报价极低的东风本田思域,车主声称急用钱才贱卖。志远围着车转了几圈,外观漆面光亮,内饰也整洁,他心里一阵窃喜,以为捡了个大漏。

好在付定金前,他多了个心眼,请修车师傅过来复检。

老师傅只试驾了一圈,又升起底盘看了一眼,就把他拉到一边:“这车泡过水,车内一股味,地毯,这才避免了一场大损失。

还有一次,他收了辆看起来不错的桑塔纳,整备后很快就卖出去了。没想到买家开了两天就跑回来,说空调不制冷。志远二话不说,自掏腰包给人修好了。

这些事让他明白,光看表面不行,每个细节都要检查到位。

吃一堑,长一智。

志远收车愈发谨慎,但也因此错过了不少看似不错的机会。有时为了压价,和卖家磨破嘴皮子,最后却因为几百块钱谈不拢,眼睁睁看着车被别人收走。

他也会郁闷,但更多的是不服气,逼着自己更快地学习,更准地判断。

转机出现在他收到一辆二手五菱宏光。这车虽然旧,但发动机工况极好,拉货载人都实用。

志远收回来后,把车里车外彻底清洗、整备,更换了老化的雨刮器和灯泡,成本控制得极低。

他精心拍了照片,着重突出其皮实耐用的特点,挂到网上后,当天下午就被一个做水果生意的小贩看中,试驾后直接全款开走。

这一单,利润虽然不算最高,但周转极快,让志远深刻理解了流通为王的道理。

他渐渐摸到了门道:在小城市场,不需要追求高档车型,而是要找准老百姓的真实需求。

皮实耐用的国产车、省油的日系小车,都是抢手货。

他坚持三个原则:不收事故车、不收下线车、不隐瞒车况。每卖出一辆车,他都会细心讲解车辆特点。

口碑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老顾客带新顾客,连隔壁县市的人都专门来找他买车。

半年后,志远的二手车生意终于走上了正轨,每个月稳定能卖出几辆车,收入渐渐超过了手机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