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菜还冒着热气,糖醋小排的酸甜味似乎也淡了几分。
志远拿起茶壶,给大丽空了的杯子添满水,指尖碰到杯壁,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了些。
“公司的事急吗?要是需要帮忙……”话没说完他就停住了,两人不过是萍水相逢,这样的话未免唐突。
大丽摇摇头,抬起头时,脸上已经恢复了往常的笑容,“不算特别急,但得回去处理。”
她顿了顿,拿起桌上的小本子,翻到一页递给志远,“这是我记的,你推荐的那家馄饨店,还有民俗园旁边的糖水铺,都没来得及去。”
志远看着本子上娟秀的字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他忽然想起母亲的话,“遇到合适的,该接触就接触”。可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这些地方,一直都在。”
“嗯,以后一定来。”大丽用力点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志远碗里,“快吃吧,菜都要凉了。这家的排骨,我回去肯定会想着的。”
那一晚,他们聊了很多,从家乡的风土人情,聊到各自的爱好,唯独避开了“离别”两个字。
走出饭店时,夜色已经浓了,路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志远送大丽回宾馆楼下,像前两晚一样。“那我上去了。”大丽站在台阶上,仰着头看他。
“嗯,上去吧,早点休息。明天……我来接你。”志远的声音很轻。
大丽点点头,转身走进了宾馆大门,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挥了挥手,“晚安。”
“晚安。”
一瞬间,志远的心里有些堵,想到老家还有给大丽准备的特产,他打了辆车回了老家。
回到家时,客厅的灯还亮着。秀玲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织着一件米白色的毛衣。
听到开门声,她抬头看了一眼,目光落在儿子手里的包上,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
“回来了?今天没陪大丽姑娘出去转?”秀玲放下毛线针,起身给志远倒了杯温水。
志远接过杯子,坐在沙发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她今天自己去逛博物馆了,晚上我们一起吃的饭。”
“哦?那姑娘自己出去转,胆子倒不小。”秀玲笑了笑,话锋一转,“我看你这两天回来,脸上的笑容都多了。”
志远的脸颊微微发烫,避开母亲的目光,“妈,你说什么呢。”他顿了顿,还是开口道,“她明天要回去了,公司那边有点事。”
秀玲织毛衣的手停了下来,看着儿子略显失落的侧脸,心里叹了口气。
她没有追问,只是轻声说:“那明天你可得早点起,送送人家。路上不安全,把她送到车站里面,看着她检票再回来。”
“我知道。”志远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母亲总是这样,不戳破他的心思,却在细节上处处为他着想。
秀玲拿起毛线针,继续织着毛衣,“还有准备的土特产,你明天一早都给她带上,可别忘了。对了,这两天,你们相处得挺好吧?”
“嗯,挺好的。”志远的脑海里浮现出大丽在陶艺工作室里鼻尖沾着白灰的样子,还有她吃糖醋小排时满足的笑容,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她挺喜欢咱们这儿的,还说以后有空再来。”
“那就好,那就好。”秀玲笑着点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说不清道不明。有些事,不用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