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看着女儿年纪渐长,又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心里着急,小心翼翼地拿着各种相亲对象的照片给她看。
“晴晴,你看这个,研究生学历,在国企上班……”
“爸,妈,我现在只想好好工作,暂时不考虑个人问题。”苏晴总是用同样的理由婉拒,语气温和,却不容商量。
她不是不渴望温暖的家庭,只是心里那个位置,似乎已经被一个人牢牢占据,哪怕那个人已经明确表示不再可能,她也无法轻易让另一个人走进来。
那段刻骨铭心的悔恨和志远决绝的背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她与其他的可能性隔绝开来。
就在这种表面平静、内里却各自压抑的氛围中,一天下午,志远接到了扎西打来的电话。
“大哥!告诉你个好消息!”扎西的声音依旧充满活力,带着藏区特有的高亢和热情。
“扎西?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志远有些意外,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对这个真诚的小兄弟,他始终抱有几分好感。
“大哥!我要结婚了!特地打电话邀请你来喝我的喜酒!”扎西的声音里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喜悦和兴奋。
“结婚?!”志远着实吃了一惊,差点被口水呛到,“你小子才多大?满二十了吗?怎么突然就要结婚了?之前也没听你说谈女朋友啊?”
在他的认知里,扎西还是个半大孩子,整天跟着他跑前跑后,心思单纯,怎么转眼就要成家了?
“嘿嘿,”扎西在电话那头憨憨地笑了,“大哥,我们这边和你们汉族不一样嘛!我们一般十八九岁就结婚啦!我和她是通过家里人介绍认识的,见了两次面,觉得挺好的,两家人都同意,就把事情定下来啦!”
志远这才恍然,想起扎西的民族习俗确实如此。
那种相对简单、直接,由家庭和族群认同作为基石的婚恋模式,与他所处的这个充斥着算计、比较和复杂情感纠葛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啊,小子!动作够快的!”志远笑着打趣,心里却也为扎西感到高兴。
“大哥,你可一定要来啊!”扎西热情地发出盛情邀请,“你是我最好的大哥!是我的贵人,我的喜酒你不能缺席!来看看我们这边的婚礼,喝喝我们的青稞酒,跳跳锅庄!可热闹了!”
志远握着手机,听着扎西充满期待的邀请,心里微微一动。
这段时间,母亲的催促,那些看似平静实则压抑的日子,确实让他感到有些透不过气。
或许,真的该出去走走了。
离开这个熟悉又令人怅惘的环境,去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天空,呼吸不一样的空气。
他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爽快地答应了:“好!我一定去!你把具体时间和地址发给我,我提前安排好店里的事情。”
“太好了!大哥!那我等你!”扎西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关于婚礼的筹备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志远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熟悉的街道。
去参加扎西的婚礼。这个突如其来的邀约,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他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圈涟漪。
也许,这正是一次他需要的远行。
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寻找某种内心的平静,或者,仅仅是为了呼吸一口不一样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