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距离京城很近,皇帝带着大军一路北上至西北门户居庸关。
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对于大军赶路还是方便不少。
为了保持体力,皇帝下令匀速前进。
走官道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到达居庸关。
东北那边是镇国和崔家几位少将军沿途分部镇守。
镇国长公主沈云舒镇守山海关。
皇帝在走之前已经下令明旨,由玺华长公主沈清欢行使储君权利代为监国。
虽然就算皇帝没有下旨,百官也没那个胆子不听话。
但皇帝不想让沈清欢受丁点委屈,直接在旨意里说若是他不幸驾崩,就由沈清欢继承大统。
此旨一下满朝哗然。
虽然他们知道玺华长公主有勇有谋,是皇室内最适合继位做皇帝的人。
但他们觉得女人做皇帝始终不是正道。
可如今雍王跟随皇帝去了北境。
就算皇帝有什么万一,皇帝和崔家定不会放任雍王回朝。
沈清欢如今没心思管他们那些男人女人的事情。
他们以为她就愿意做这大乾最大的牛马吗?
谁稀罕谁做,反正她不做。
若是皇帝真有个万一,还有老四靖王,再不行还有老五那个小不点呢。
她就做个摄政王辅助一下,等到他们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她就功成身退,带着墨染逍遥天下去。
不过……
绝不会有万一!
沈清欢:此次大战结束,皇帝也该赶紧回来成亲生子了。
近几日早朝,沈清欢在龙椅之下安了张案桌,主持朝会。
“殿下,拓跋族长回了西北就安排人送来了大批的棉花和军需之物。”兵部侍郎递上了折子。
李德全跟着皇帝去了北境,此时沈清欢身边由碧梧和念桃伺候。
念桃接过兵部侍郎手中的折子递给沈清欢。
这事儿沈清欢还真不知道。
拓跋垒和孙朝阳在战事未起的时候就回了西北。
为此沈清欢还写信告诉拓跋垒还有金虎军大将军守好西北草原,别被人借机生事。
沈清欢看完折子,身体向后一靠,就开始安排。
“去年的时候改革了粮税和各项商税,过了大半年了,前段时间税收明细整理出来了吗?”
户部尚书递上折子,接着声音里染着喜意,“回禀殿下,这次的商税东南各省超出臣的预料太多。”
“江浙两省的税收已经超过往年十倍不止!”
沈清欢看着折子上具体的数字,嘴角勾起。
户部尚书葛春堂是沈清欢绝对的拥护者。
毕竟这么能挣钱让他这个户部尚书腰杆子挺直的殿下,怎么能不拥护呢?
“很好,说明之前户部进行改革的努力没有白费。”
“这次户部政令的改革的成功就说明政令不能一成不变。”
“不管是政令还是律法,都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随时调整。”
“若是一直遵循老祖宗的规矩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又哪来的进步?”
“人,总是要超前看,总不能活在过去,那千年前的古人衣不蔽体吃不饱穿不暖,若不是有人提出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