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
“给你儿子留条活路吧!”
得罪了公主,他们平头老百姓只能等死。
再说了,他们原本就不冤枉,可以说罪该万死了。
天气越来越热。
往东又走了几十里地,土地已经开始有了干裂的痕迹。
地里的麦苗和其他农作物都焦黄一片。
沈清欢下了马车,伸手抓了把土捏了捏,风一吹,手里碎成粉末的土随风飘散了。
她拿出随身的匕首插进土里,挖了几刀,挖出来的土无一不是干到没有一丝水分存在的粉末。
“这可不像一个多月没下雨的土地。”
“起码得两个月以上没有水的滋养。”
夏季时的土地一般在大半个月没有灌溉就会出现干裂,但深处的土地还是有湿润的土壤的。
刚才沈清欢大概挖了三四十公分还是干到没有一丝水分的土壤,这就不只是一个多月没下雨能出现的情况。
就算没下雨,河里也不会一个月就干涸,视土地为生命的百姓是不会放着缺水的土地不管。
他们会挑水灌溉,就算渴着自己,也不会渴着土地。
所以,失水的情况起码两个月,那不下雨的情况起码得三四个月了吧?
这群酒囊饭袋!
为了政绩,为了不影响升迁,竟然如此隐瞒不报!
“走,到下一个城镇。”
“不!不去城镇,到县里,去村子!”
城里的百姓原本就没有土地,他们的主要粮食来源都是去粮店买。
受灾最严重的是种地的农民。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个村庄。
他们驾车进了村子,却发现明明是大白天村里面却一个人都没有。
“难道全村逃难去了吗?”
“每个地方都有宁死也不会离开家乡的百姓,墨染,让他们四处搜索一下。”
沈清欢也领着佑宁在村子里四处查看。
“娘亲,真的有人就算饿死也不愿离开家乡寻找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吗?”
沈清欢顾目四盼,将佑宁抱了起来。
“是啊,百姓们对家乡,对土地的执念很深,他们祖祖辈辈生于此地长于此地,一辈子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片土地。”
“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他们大半生都葬在这里,他们死后也只想长眠于他们的家乡。”
“所以啊,他们与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如今土地有难了,他们不仅身体上要挨饿,精神上也因此遭受打击。”
“若是朝廷不能及时干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就会导致百姓人心涣散,没有百姓的朝廷,又能叫什么朝廷。”
“没有种粮食的人,哪来的粮食可吃?”
“难道要等到百姓们绝地反抗了,朝廷再派兵镇压,就能显出他们这些大臣的用处了?”
佑宁睁着水汪汪的大眼,专注认真的盯着沈清欢,听着沈清欢灌注进他小脑瓜的观点与思想。
直到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彻底让佑宁小小的心灵受到剧烈的冲击。
原来百姓和君王有这样的关系,原来王朝的兴衰与百姓有着大的关联,原来,官员的存在是百姓赋予的资格。
他抬头看着四处查看的沈清欢,娘亲肯定是这世上最厉害的人,她懂得这么多文武百官们都不懂的道理。
突然,沈清欢停下了脚步,耳朵微动,随后将佑宁放下来,朝着一个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