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拿定主意后,我都准备动身启程。不过与先前交代胡斐的计划不同,这次行程有了新的变动。有了福康安的效忠,我都在关外的行动更加便利。经过考虑,他决定不带女眷同行。

此次前往是为了寻找韦小宝的下落。谁都知道韦小宝身边从不缺红颜相伴。若带着程灵素、苗若兰、袁紫衣等人同去,恐怕会影响初次见面的气氛。权衡再三,不如先将她们安顿在此处。等找到韦小宝的踪迹后,再来接她们也不迟。

于是,我都将生死符三尸脑神丹一并塞进福康安口中,彻底掌控了这位昔日的满清重臣。随后安排程灵素、苗若兰、袁紫衣三人暂住药王庄,由小龙女代为照料。而我都则独自北上,沿着福康安提供的线索深入大清腹地。

独自前行,速度更快了几分。从药王庄出发,日夜兼程,只用一天一夜便抵达大清腹地。比起长白雪原的苍茫,这里多了些人间烟火气。沿途可见满汉混居的村落,行人渐多。

眼看距离京城已不远,我都放慢了步伐。见雪原上有座义庄坞堡,便策马上前打算借宿。没想到这次歇脚竟有意外收获。

天色已晚,途经此地,可否借宿一晚?

我都牵着马,按照江湖规矩叩响大门。

咚咚咚几声过后,一个健壮妇人开门而出。她衣着朴素,看起来像个仆妇。

借宿?不行不行!

去别处吧!今天没空房了!

妇人看了看天色,又打量我都几眼,虽然面露诧异,还是连连摆手驱赶。

我都正思索是否该换个方式,突然门内传来女子声音——

吴妈,外面是谁?怎么回事?

话音未落,门口的婆子立刻像老鼠见了猫,神色变得恭敬起来。

回三少奶奶,门外来了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要借宿!

您别费心,老奴这就打发他走!

老妇人先是低声向门内通报,随后转身便要驱赶我都离去。

岂料方才那道柔媚女声再度响起:

投宿的年轻人?这天寒地冻的,莫非是进京应试的举子?

语音未落,便听得一阵轻快的足音渐行渐近。

哒哒哒——

朱漆大门随之又敞开些许。

在两只红灯笼的映照下,一道窈窕身影翩然映入我都眼帘。

只见这女子二十许年纪,肤若凝脂,杏眼樱唇,青丝绾成圆髻,只用一枚白玉簪斜插。身着锦绣旗袍,身段婀娜多姿。尤其那对修长睫毛,扑闪间流转着摄人心魄的风情。较之刀白凤、王夫人等妩媚妇人,这位虽少了些蚀骨柔情,却在娇媚中透出几分清雅,清雅里又隐现几分娇媚。

如此独特气质,令我都不禁眸光微闪。

三少奶奶,要留宿的正是这位公子。见主母亲至,老妇只得指着我都引见。

旗袍女子顺着指引望去,岂料这一瞥——

竟彻底颠覆了她后半生的命途!

倚着朱红门框,庄家三少奶奶眼波盈盈,细细端详门前白衣如雪的少年。但见他腰间垂着青玉佩,鬓角别着羊脂簪,眉目如画气韵超凡。

自幼生长在关外的三少奶奶何曾见过这般人物,一时竟呆立原地。

世间...世间竟有这般俊秀的少年?

玉指不自觉地轻颤,双腿忽觉酥软。

望着门前这位三少奶奶的神态,我都唇角微扬,心中已然有数。

凭借过人的魅力与诸多【称号】带来的加成,即便是刚烈的江湖女侠也难以抵挡他的影响,更何况这关外僻壤之地,区区义庄的少夫人了。

三少奶奶这般反应,早在他意料之中。

三少奶奶?三少奶奶?

门前,见主子久久不语,只是痴痴站着,身子微微发抖,那通报的老仆妇不禁慌了手脚,连声轻唤。

啊?!

哦...无、无碍!方才...方才惦记少爷的事,一时走了神!

被仆妇唤醒,庄家三少奶奶这才惊觉失态,急忙以丈夫为由掩饰内心的悸动。她眼波流转,再度望向门前的我都。

这少年年岁尚轻,相貌又端正,想来不是恶人。

这般天寒地冻,若不收留他,还能让他往何处去?

今夜...便暂且容他住下罢!

我都的魅力实在惊人,仅一面之缘,便在她心间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既然如此,她又怎忍心将他拒之门外?反倒主动应允他进入义庄。

“行……行吧!”

见主子应允,守在门口的仆妇只得退开。

“进来罢!”

“近来庄里有些古怪,你……自己留神些。”

她引着我都往里走,压低嗓门神神秘秘地补了一句。

“嗯?”

“这小小义庄,能有什么古怪?”

我都眉梢微动,心中升起些许疑虑。

从远处观察到近处交谈,仆妇与女主人的言行皆无特别之处,一切如常。仆妇口中的“古怪”,究竟是何意?

“莫非她与主家不和,故意吓唬我?”

他暗自揣测,却并不在意。

以他大宗师的实力,即便真有邪祟作怪,反倒正中下怀,正好领教一番!

我都对仆妇的絮叨充耳不闻,跟着三少奶奶迈入义庄大门。

刚进门,他便如鹰般迅速扫视整个院子。义庄本是宗族接济贫民的田产,有些地方却也用来停放棺木。眼前这小院竟兼具两种用途——北侧几点幽光映着停灵的厢房,南侧灯火通明处显然是活人住所,一墙之隔却泾渭分明。

这匆匆一瞥间,我都心中已有判断:“这位少奶奶怕不是庄上主母,许是本家派来看守的,或是外乡来的暂住客。”

那厢三少奶奶浑然不觉,见这陌生公子四下打量后直直盯着自己,反倒灯下抿唇一笑:“公子脑后不见辫子,莫非是关内来的贵人?”

“不错。”我都淡然道,“特来寻访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