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2 / 2)

于莉见家里堆着几十斤玉米面没人吃,便让于海棠送些给何雨水。

……

贾张氏恶狠狠地盯着对门的何雨水。

见一大妈和于海棠都来送东西,贾张氏立刻骂骂咧咧起来。

秦淮茹正在做晚饭,心里直叹气: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摊上这么个婆婆?

别人接济贾家,贾张氏觉得理所应当,嘴上还不饶人;别人不接济了,她又觉得人家罪该万死。

像李卫国从不接济贾家,在贾张氏眼里就是十恶不赦,没少咒骂他。

可奇怪的是,她越咒骂,李卫国的小日子反倒越红火,贾家却弄得一团糟。

其实秦淮茹刚嫁到贾家时,贾张氏表面还算正常,可没多久就原形毕露了。

瞥了眼对门的何雨水,秦淮茹暗自摇头。

原本她打算走迂回路线:先和于海棠拉近关系,再通过于海棠结交于莉,最后搭上李卫国。

而何雨水既是于海棠的同学,又和于莉关系不错,秦淮茹一直把她当成重要助力。

以前,每当她和傻柱闹矛盾,何雨水总是站在她这边。

可现在她才明白,何雨水从前都是装的。

此时,何雨水正麻利地刷锅烧水,准备用那半斤玉米面熬粥。

平时都是傻柱做饭,如今轮到她动手,倒也像模像样。

何雨水并不懒,耳濡目染之下,她的厨艺其实挺不错。

粥煮好了,何雨水又取出一碟萝卜干。

就着萝卜干吃完一大碗粥,何雨水感觉肚子已经饱了。

剩下的粥留着明早当早饭。

家里的粮食得藏好,出去时也要锁门。

……

转眼间,何雨水从保城回来已有半个月。

这段时间,何雨水照常上学。

四合院里不少人帮衬着她。

一大妈前前后后送了十几斤玉米面,于海棠给得更多。

聋老太太也接济了些粮食。

易中海说过,等何雨水结婚时,会送一台缝纫机当陪嫁。

但现在让他掏钱给何雨水,他却不肯。

这天,傻柱回来了。

他走进四合院时,院里没几个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三大妈正在扫地,看见傻柱也没理睬。

傻柱在保城劳改,不仅给轧钢厂抹了黑,也让四合院丢了脸。

街道办主任还点名批评了这院子。

“三大妈。

”傻柱打了声招呼。

可三大妈像没听见似的。

见三大妈不理自己,傻柱心里不太痛快。

来到中院,傻柱发现自家大屋的门敞着,屋里几乎被搬空了,小屋则上了锁。

“我家遭贼了?”傻柱吓了一跳。

“傻柱,你还欠我一百二十块钱!”贾张氏一瘸一拐地走过来,伸手就要钱。

“我家是你搬空的?”傻柱不傻,立刻明白了。

“你欠我一百五十块,我拿你家的东西抵债怎么了?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就值三十,你还欠我一百二!”贾张氏理直气壮地说。

傻柱赶紧进屋查看,值钱的东西都没了。

贾张氏拿走的东西起码值五十块,可她只认三十,心真黑。

“张大妈,你把我家搬空了,这像话吗?”傻柱满脸不高兴,打算和贾张氏理论清楚。

至于欠贾张氏的一百五十块,傻柱想拖着不还。

原本打算卖掉小屋,可何大清不同意,傻柱也没办法。

再找聋老太太借钱?傻柱拉不下脸,而且觉得老太太也没多少钱了。

现在,傻柱最发愁的是工作。

他只请了两天假,却在保城劳改了半个月。

傻柱去保城用的是厂里的介绍信,结果他犯了错误,给轧钢厂丢了脸。

保城派出所联系轧钢厂保卫科时,保卫科长气得脸都黑了。

后院。

聋老太太一看见傻柱,举起拐杖就打。

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你这傻柱子,去了保定还惹祸,这么大岁数做事不动脑筋吗?老太太对傻柱的鲁莽行为很是恼火。

傻柱在保定闹出的事,老太太已经知晓。

虽说白寡妇一家不厚道,但傻柱的行为确实触犯了法律。

老太太气得捶了傻柱几下,又忍不住数落起何大清的不是。

若是何大清没跟着白寡妇去保定,有长辈管教着傻柱,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何大清这人偏就喜欢寡妇。

当年老贾去世后,何大清没少帮扶贾张氏,想跟她过日子,却被贾东旭拦住了。

正因为贾东旭反对,这段姻缘才没成。

没能和贾张氏在一起,何大清转头就看上了白寡妇,随她去了保定。

白寡妇有个亲戚在轧钢厂上班,她来京城探亲时被何大清相中了。

要是当初何大清娶了贾张氏,局面都比现在强。

老太太暗自思量。

她有些懊悔,当初要是撮合何大清和贾张氏,就算贾东旭反对,说不定也能成,只是那会儿没料到今日局面。

况且,易中海也不愿意看到何大清和贾张氏结合。

易中海既想让傻柱给他养老,也想让徒弟贾东旭给他养老。

何大清离开京城正是易中海乐见的,若他跟贾张氏成了家,哪还有易中海的份?

正说着,保卫科的人来找傻柱。

傻柱,跟我们去趟保卫科。

......

傻柱背着老太太来到厂保卫科。

轧钢厂临近下班时间。

保卫科长和李副厂长都在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