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276章 雁门夜话,沙陀裂痕

第276章 雁门夜话,沙陀裂痕(1 / 2)

北风卷着雪粒子撞在雁门关的城砖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李昭踩着结冰的台阶往上走,皮靴底与青石板摩擦出刺啦刺啦的响。

小宦官举着灯笼跟在后面,火光被风扯得东倒西歪,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城墙上,像两团摇晃的墨渍。

陛下,再往上便是敌楼了。小宦官的声音裹在棉袍里,闷得像敲在鼓面上。

李昭抬手止住他,指尖触到城砖时猛地缩了缩——这石头冷得刺骨,竟比易水边的冰还要凉几分。

他松开按在腰间的玉牌,那是苏慕烟亲手雕的唐龙纹,此刻贴着肚皮倒像块活的,跟着他的心跳微微发烫。

登上敌楼时,风突然大了。

李昭裹紧皮裘,望着北方那片隐在雪幕里的营火。

沙陀军的帐篷像黑色的蘑菇,东一片西一片散在山坳间,偶尔有火把晃动,照出几匹战马的影子,轮廓模糊得像没干透的墨画。

他闭了闭眼,前世的记忆突然涌上来:李存勖虽勇,却总疑着李嗣源;石敬瑭跟着李嗣源打了十年仗,那点不甘早该在骨头里生了根。

星象呢?他突然开口。

小宦官愣了愣,慌忙从怀里掏出个铜盒,里面装着观星台新制的星图。

李昭展开图卷,烛火在风里打旋,二十八宿的位置在绢帛上忽明忽暗。

角宿偏移半指,氐宿星光发暗——这和他前世笔记里记的沙陀内乱之兆分毫不差。

去把裴先生叫来。李昭把星图拢进袖中,哈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雾。

小宦官应了声,转身时差点被台阶绊个跟头,灯笼里的火苗晃了晃,在雪地上拖出条细长的光尾。

裴仲堪来的时候,斗篷上沾着雪,发梢结着冰珠。

他喘了两口气,声音里还带着暖意:陛下深夜登城,可是有发现?李昭指了指北方的营火:沙陀不是铁板。

角宿偏,氐宿暗,三日内必有内变。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裴仲堪腰间的玉玦——那是当年寿州城破时,裴家唯一的传家宝,让段凝去代州,找李嗣源旧部。

就说......他低笑一声,就说唐天子知沙陀儿郎不易,愿给条明路。

裴仲堪的手指在玉玦上轻轻一叩,眼尾的细纹跟着动了动:段凝那小子最会钻营,当年在汴州混商队,连朱温的盐引都能套出话来。他抬头时,雪粒子正落在他眉峰,臣这就去传旨。

李昭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转身时看见东边天际泛起鱼肚白。

雪不知何时停了,城楼下的积雪泛着冷光,像撒了层碎银。

他摸出袖中的星图,指腹蹭过氐宿的位置——那里用朱砂点了个极小的圈,是前世备课用红笔标的石敬瑭反心起。

段凝扮作盐商的时候,特意在腰间系了串铜铃。

他牵着毛驴穿过代州城门时,铜铃叮铃作响,混在商队的嘈杂里倒像首曲子。

守城的沙陀兵掀开他的货箱,看见白花花的盐巴,挥挥手放行了。

他摸了摸怀里的密信,那是裴仲堪亲手写的,用的是当年寿州商帮的暗语——春茶已到,可试新焙。

引荐他的是个叫拓跋烈的沙陀贵族,当年在寿州做质子时,李昭曾命人多送了两坛黄酒。

此刻拓跋烈坐在火塘边,羊皮袄上还沾着马粪味:石将军最近总盯着地图发呆,李存勖那小子派了三个监军,连他喝的酒都要先尝。他倒了碗马奶酒推过来,你说的话,他未必信,但......他指了指段凝腰间的铜铃,这铃是寿州货,他娘是寿州人。

石敬瑭的帐篷在营寨最深处,门帘上结着冰棱。

段凝掀帘进去时,正撞见表案上摊开的地图——代州到雁门的路线被红笔标得密密麻麻。

石敬瑭抬头,浓眉下的眼睛像两口深潭:盐商?他的口音里带着点寿州腔,尾音微微上挑。

段凝把毛驴缰绳绕在手腕上,铜铃又响了:小人听说石将军的母亲爱吃寿州的糖蒸酥酪,特意带了两盒。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酥酪的甜香混着马粪味在帐中散开。

石敬瑭的喉结动了动,伸手时又缩了回去:说吧,唐天子要什么?

要石将军的刀。段凝的声音突然沉了,李存勖猜忌李令公(李嗣源),连带着将军也成了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