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182章 夔州夜火惊蜀军,粮仓化作焦土

第182章 夔州夜火惊蜀军,粮仓化作焦土(1 / 2)

寿州淮南王府的炭盆噼啪作响,李昭捏着徐知训的军报,指节在夔州粮草转运几个字上微微发紧。

窗外寒鸦掠过飞檐,他忽然想起前世文献里那句蜀道粮,半入江——夔州控长江上游,正是前蜀向东输送粮草的咽喉。

传徐枢密使。李昭将军报折起,墨迹未干的字在烛火下泛着暗褐。

侍从应声而去,他望着墙上挂的《淮南舆图》,夔州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次,像块烧红的炭。

徐温来得很快,皮靴碾过青砖的声响在廊下清晰可闻。

这位跟随李昭十载的老臣,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未化的霜:主公唤老臣?

知训的信。李昭把军报推过去,夔州水师懈怠,战船半数漏水,他要亲去整顿。

徐温的手指在二字上顿住,抬头时目光灼灼:那孩子去年才跟着周本学水战,夔州江峡急流,不比淮河平缓。

可他上个月在霍邱港用二十艘火船烧了朱温三十艘粮船。李昭走到徐温身侧,指尖点在舆图上,杨行密当年取淮南,靠的是庐州死士;咱们要取西川,得靠长江水师。

知训有胆,更有股子狠劲——这是他该立的军功。

徐温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当年主公在寿州城头说杨行密三年必乱,老臣还当您是观星说胡话。

如今...知训这孩子,该见见血了。他抓起案上的虎符,末将这就去校场,给他点三千水师,再挑二十艘楼船。

再加赵思绾。李昭补了句,那小子擅长夜袭,当年在濠州烧王师范粮仓的主意,就是他出的。

三日后,夔州江滩。

徐知训立在船头,寒风卷着江水拍在他腰间的鱼纹剑上。

二十艘楼船一字排开,船底新换的桐油木板还泛着油光——他到的第二日就砍了三个偷工减料的船匠,血溅在船坞的青石板上,至今未擦净。

将军!赵思绾从后舱钻出来,裹着件缀满补丁的皮氅,云安镇的细作回信了。

蜀军粮仓在镇北,用竹篱围了三重,守仓的是王宗侃的亲军,每夜巡哨六次。

徐知训摸出块炭,在船板上画了幅草图:江水流向是自西向东,咱们逆流而上,后半夜月落时靠岸。他的炭笔在云安镇位置重重一戳,你带一百死士,每人背两罐火油,从芦苇荡摸进去。

点火要快,烧完立刻往江边撤——我带水师在下游接应。

赵思绾的眼睛亮了:末将有个主意。他凑近徐知训耳边,蜀军巡哨打梆子,每更敲三次。

咱们摸进去时,让两个兄弟学梆子声,引开守仓的。

徐知训拍他后背,你挑的死士里有个叫张七的,上次在舒州劫粮,他一人砍翻五个梁军——让他带二十人断后。

深夜,江雾漫过船舷。

徐知训站在船头,看着赵思绾的小队像一群水獭,顺着芦苇丛往云安镇摸去。

二更梆子响过三遍,江滩上忽然飘来焦糊味——是火油浇在干柴上的气味。

起锚!徐知训拔剑指向镇北,慢半刻就捞不到人!

楼船划破江面时,云安镇方向腾起三团火光。

火舌舔着粮仓的茅草顶,映得江水通红。

蜀军的喊杀声混着粮袋爆裂的噼啪声,像炸开的蜂窝。

赵思绾的身影在火光里穿梭,手中的火折子甩向最后一座粮仓,整座木楼轰地塌下,火星子溅到他脸上,烧出几个小红点。

将军!

死士都上船了!旗手在桅杆上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