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71章 瀛州烽火,鹰扬河北

第71章 瀛州烽火,鹰扬河北(1 / 2)

城楼上的桂叶打着旋儿落在李昭靴底时,斥候的话音还在秋空中震颤。

罗绍威的指尖掐进腰间玉带,新换的字旗在头顶猎猎作响,那抹红像要烧穿他后颈的冷汗——他太清楚刘守光是什么货色了。

三年前那疯子为抢小妾,把沧州城防图卖给契丹人换了匹汗血马;去年中秋喝多了酒,竟命人把涿州粮仓的守卒捆成粽子投进拒马河。

这样的人带着两万卢龙军杀到瀛州,莫说魏博刚归附的军心,怕是整个河北都要抖三抖。

大帅,卢龙军先锋已破束城县。斥候额头的血混着汗,在青石板上洇出个暗红的月牙,末将沿途见他们马背上都挂着契丹人的狼头旗,怕是...

契丹人掺了手。李昭捻着星盘边缘的青铜纹路,前世《旧五代史》里的记载如潮水涌来——刘仁恭父子本就与契丹有勾结,乾宁年间更曾以燕云十六州的铁矿为饵,换得耶律阿保机三千精骑。

他抬眼望向北方,秋云低得像要压到城垛,崇韬,你且说说,刘守光这时候南下,图的是什么?

台阶下的郭崇韬正对着城墙根的地图沉吟,闻言抬袖拂去案上浮尘:卢龙军缺粮。他指尖点在瀛州位置,刘仁恭今年春旱少雨,幽蓟之地颗粒无收,刘守光若能拿下瀛州,既可抢成德的秋粮,又能借契丹之势威慑魏博——他突然顿住,目光扫过罗绍威煞白的脸,更能断我军北征李存勖的粮道。

好个一箭三雕。李昭把星盘往案上一扣,青铜表面映出他微扬的眉峰,但他算漏了本王的反应速度。他转向徐温,后者正立在廊下,玄色甲胄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兴祖(徐温字),庐州的五千精骑可备好了?

昨夜已喂饱马料,马掌都换了新的。徐温的声音像块压舱石,他伸手按住腰间横刀,刀鞘上的云纹被磨得发亮——那是李昭三年前亲赐的定淮刀末将愿率这五千儿郎,今夜就出魏州。

不必等今夜。李昭抽出腰间玉牌抛过去,即刻出发。

走漳水西岸的野径,绕过束城的卢龙哨卡。他指腹摩挲着案上瀛州地图,慕烟,你派去卢龙军的密探,可绘得清他们的粮草囤处?

苏慕烟正倚着廊柱整理袖中密信,闻言抬眼一笑。

她腕间的银铃轻响,那是前日李昭命人熔了敌将的佩刀打的,回大帅,三日前有个卖胡饼的老丈进了瀛州城,他女儿在刘守光的火头军里当厨娘。她从衣襟里摸出卷染了油渍的绢帛,这是昨夜用面汤写的密报——粮草囤在城北三十里的黑松林,守粮的是刘仁恭的义子张万兴,此人好酒,每晚戌时必喝三碗烧刀子。

李昭接过绢帛对着日光一照,淡黄的字迹渐渐显形。

他突然笑出声,指节叩了叩案上的茶盏:张万兴?

那蠢货前年在沧州喝多了,把军粮当马料喂了骆驼。他转向徐温,兴祖,你带两千骑绕到黑松林,火攻粮草;剩下三千骑跟你直插瀛州城下——他的指尖重重戳在地图上刘守光的中军帐位置,记住,要让卢龙军听见马蹄声时,还以为是自己人巡营。

徐温接过绢帛时,指腹擦过那行油渍,忽然抬头:大帅要的不是击溃,是震慑?

河北的墙头草们正扒着门缝看。李昭望向远处翻涌的秋云,本王要让他们知道,跟着李昭,比跟着刘仁恭、李存勖安全十倍。

日头西斜时,徐温的精骑已消失在漳水西岸的芦苇荡里。

苏慕烟站在城楼上,望着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被暮色吞没,忽然感觉腰间一暖——李昭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正将自己的鹤氅披在她肩上。

你该回后衙歇着。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散了风里的桂香,明日还要处理魏博的税册。

苏慕烟却没动,她望着北方渐浓的夜色,耳中还响着徐温出发前的军令声。大帅可知,那卖胡饼的老丈...她顿了顿,是我父亲当年的书童。

李昭的手在她肩上微滞。

他记得苏慕烟曾说过,苏州刺史府被抄家时,只有个十二岁的小书童抱着她逃出火场。你让他冒险...

他说,能替小姐做些事,比在扬州卖胡饼强百倍。苏慕烟转身,月光正好落在她眼尾,就像当年您在寿州城墙上说要让流民有饭吃时,那些跟着您挖渠的百姓,也是这么想的。

李昭望着她眼里的光,忽然握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