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巧布连环局(2 / 2)

“杨行密!你病糊涂了!我为你打下这半壁江山,你竟如此待我!”田頵在府中咆哮,声传数里。

怒火烧掉了他最后一丝理智。

三日后,田頵尽起宣州之兵,以“清君侧,诛奸佞”为名,浩浩荡荡杀向扬州。

淮南震动!

消息传到庐州,所有人都为李昭的神机妙算而折服。

田頵一反,杨氏内部自顾不暇,再也无力威胁庐州。

然而,李昭的谋划,远不止于此。

就在田頵大军兵临扬州城下,与城内守军激烈厮杀之际,一支精锐之师,已如鬼魅般从庐州出发。

领军的正是徐温,副将则是李昪。

他们的任务并非驰援扬州,而是直插田頵大军的后方,截断其粮道与归路。

这支军队,正是讲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他们憋着一股劲,要用宣州军的鲜血,来作为自己的结业典礼。

与此同时,数名口齿伶俐的使者,带着李昭的亲笔信,悄然潜入了田頵的军营。

他们游说的对象,是田頵麾下的几名关键部将。

信中没有威逼,只有利诱与劝诫,详细分析了田頵此举的鲁莽与必败之局,并承诺,只要他们阵前倒戈,李昭不仅既往不咎,还将委以重任。

内无粮草,外有追兵,军心浮动。

田頵很快便尝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

决战之日,田頵正欲孤注一掷强攻扬州,却发现自己最信任的两名部将,已率部倒戈,反过来攻击他的中军。

几乎是同一时间,徐温率领的庐州军从后方猛扑而至,其兵锋之锐利,战法之刁钻,远非田頵麾下疲敝之师所能抵挡。

腹背受敌,全线崩溃。

不可一世的宣州猛虎田頵,最终在乱军之中被一名庐州小校斩下首级。

其残部或降或散,一场足以颠覆淮南格局的叛乱,就这样在李昭的运筹帷幄之下,被迅速平定。

田頵败亡的消息传开,整个淮南都松了一口气。

李昭并未趁机攻打空虚的扬州,反而立刻发布安民告示,宣布庐州将致力于恢复生产,保障商路,承诺绝不加赋,与民休息。

对于投降的数万田頵旧部,李昭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气度。

他下令设立“田氏旧部安抚司”,由郭崇韬亲自负责,对降卒进行甄别、登记、安置。

愿归乡者,发给路费田产;愿从军者,打散编入庐州各部,一视同仁。

这一系列举措,如春风化雨,迅速赢得了人心。

无论是淮南百姓,还是那些曾经的敌人,都看到了李昭与那些只知征伐的军阀截然不同的一面。

他们看到的,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仁主。

庐州府衙内,一扫往日的凝重,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将领们齐聚一堂,庆贺这场兵不血刃的大胜。

“主公,经此一役,田頵已灭,杨渥失势,扬州元气大伤,再无力与我等抗衡。淮南之地,唾手可得矣!”徐温性情耿直,端着酒碗,满脸红光地说道。

众人纷纷附和,言语间尽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李昭的敬佩。

李昭含笑举杯,与众人共饮。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心中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胜利的果实固然甜美,但潜藏的危机,往往就诞生在最得意忘形的时刻。

就在这欢庆的喧嚣达到顶峰之时,一名亲兵快步走入堂内,神色有异,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全身裹在黑色斗篷里的人。

那人风尘仆仆,气息急促,一进门,便径直穿过欢庆的人群,单膝跪倒在李昭面前。

满堂的笑语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不速之客身上。

那人摘下兜帽,露出一张被风沙磨砺得粗糙的脸,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死死盯着李昭,用嘶哑的、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急促地说道:“李使君,扬州密报。吴王……病危。”

李昭的瞳孔骤然一缩。

未等他发问,那密探从怀中掏出一枚蜡丸,双手呈上。

李昭捏碎蜡丸,展开里面的字条。

烛光下,一行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那是苏慕烟的手笔,但内容却让他心头一震,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在瞬间凝固。

字条上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有一道冰冷而突兀的命令,一道本不该从扬州传来的命令。

纸上写着:速遣使入扬州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