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密使入庐州(2 / 2)

这是李昭的信物,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许诺。

接受,意味着背叛;拒绝,又可能错失此生仅有的良机。

这些天,他一直在暗中观察徐温的动向,观察这位主帅如何应对李昭的攻心之术。

徐温的镇定和严令,在他看来,更像是一种外强中干的无奈。

庐州的军心,确实已经浮动了。

正在他天人交战之际,一道来自扬州的绝密情报,如同一道惊雷,彻底击碎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

情报由李昭安插在扬州的细作苏慕烟传回,经由特殊渠道,送到了李昭手中,又几乎在同一时间,通过另一条线,辗转传到了柴再用这里——这本身就是李昭计策的一环。

情报内容简单而致命: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已对徐温的按兵不动感到极度不满,正密令其联合邻近州府,即刻出兵围剿寿州。

若徐温再敢迟疑,一纸调令便会送达庐州,届时徐温将被调往他处,庐州军政大权将由杨行密的心腹接管。

柴再用看完情报,手脚冰凉。

他知道,这道命令对徐温而言,无异于催命符。

以庐州眼下的士气去硬撼兵锋正盛的寿州,与送死无异。

而一旦徐温被调离,他这个“徐温旧部”的标签,在新任主帅眼中只会是眼中钉、肉中刺,下场可想而知。

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唯一生路。

李昭的信仿佛变成了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与其跟着徐温一同覆灭,不如赌上一切,为自己和麾下的弟兄们搏一个未来。

与此同时,寿州城楼之上,李昭迎风而立,目光锐利如鹰,遥望着东南方的庐州。

夜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布下的天罗地网,正在一步步收紧。

“金星犯太微”的谣言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除了派去策反柴再用的幕僚,他还安排了另一颗重要的棋子——一名曾与徐温有过交情、后因故落魄的旧将。

此人已按照他的授意,假意穷途末路,前往庐州投奔徐温。

徐温念旧,多半会收留。

而此人的任务,便是在关键时刻,从内部制造混乱,监视徐温的一举一动。

寿州城外,数万精兵已集结待命,粮草器械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一个信号。

或是柴再用投诚的信号,或是……谈判破裂,大军强攻的信号。

“庐州……”李昭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低声自语,声音被风吹散在夜色里,“我志在必得。”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柴再用不肯归降,那么他将不惜一切代价,用铁与血敲开庐州的大门。

他给了柴再用选择的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案,但最终的决定权,始终握在他自己手里。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缓缓流逝。

李昭负手而立,耐心仿佛与这深沉的夜色融为一体。

他正盘算着,是否该再施加一些压力,比如让那名投奔徐温的旧将在庐州军中散布一些更具煽动性的言论。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神色激动地从城楼下疾步奔来,单膝跪地,声音因急促而微微发颤:“主公!庐州来使,请求紧急觐见!”

李昭眉峰一挑,心中略感意外。

这么快就有回音了?

是徐温派来的使者,打算谈判?

还是柴再用做出了决定?

“让他上来。”他沉声道,心中已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片刻之后,一名风尘仆仆的男子被带上城楼。

他并未穿着使者的官服,而是一身寻常仆役的打扮,显得异常低调。

男子见到李昭,立刻跪伏于地,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物,双手奉上。

那是一枚熟悉的龙纹玉佩。

李昭的瞳孔骤然收缩。

使者抬起头,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启禀主公,柴将军已做出决断。他愿为内应,只待主公号令,便可献城。这是他亲口嘱托小人带给主公的话——请主公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