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5章 义仓安流民,暗潮涌动起风波

第5章 义仓安流民,暗潮涌动起风波(1 / 2)

寿州城仿佛一口被架在烈火上的沸油锅,炙热、喧嚣,随时可能溅出滚烫的油星,将一切焚烧殆尽。

随着修城工程的浩大开启,四面八方的流民如百川归海般涌入,这座边陲小城从未如此拥挤。

人潮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更为致命的危机——粮食。

短短三日,城中米价疯涨三倍。

昨日还能换一斗米的铜钱,今日连半斗都买不到。

粮铺门口,人头攒动,绝望的哭喊与愤怒的咒骂交织在一起,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绞索,勒紧了每个人的脖颈。

“没粮了!今日的米都卖完了!”粮铺的伙计有气无力地喊着,身后的门板被飞快地闩上,隔绝了门外无数双通红的眼睛。

人群中,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当场瘫软在地,嚎啕大哭。

她的孩子已经两天没吃过一顿饱饭,小脸蜡黄,气息微弱。

混乱中,窃窃私语如毒蛇般蔓延开来。

“听说了吗?都是那个叫李昭的,搞什么新政,引来这么多张嘴,把咱们的活路都断了!”

“可不是嘛!什么天命之人,我看是妖言惑众的灾星!他一来,咱们连饭都吃不上了!”

这些话语精准地戳中了人们心底最深的恐惧,怨气如乌云般迅速聚集,尽数压向了节度使府,压向了那个被赵锽奉为上宾的年轻人——李昭。

城南一处隐蔽的宅院内,身着锦袍的张崇正悠闲地品着茶,听着心腹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冷笑。

他曾是寿州军的都指挥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直到李昭的出现,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一切。

“将军,火候差不多了。”心腹低声道,“城里的流民已经开始鼓噪,本地百姓也是怨声载道,矛头都指向了李昭。只要咱们再添一把火,不等姓赵的反应过来,民愤就能把那小子烧成灰!”

张崇放下茶杯,眼神阴鸷:“还不够。我要的不是民愤,是绝望。传我的话,让那几家粮商再把价格往上抬一抬,就说……官府要征用所有粮食充作军粮。我要让那些流民知道,不把我张崇请回来,他们就只有饿死一条路!”

他要让赵锽明白,治理寿州,靠一个装神弄鬼的毛头小子是行不通的。

这寿州的天,还得他张崇说了算。

节度使府内,气氛凝重如铁。

赵锽焦躁地来回踱步,额上满是汗水。

粮价飞涨,民心浮动,这局势比当初面对敌军压境时还要棘手。

“先生,这……这可如何是好?”他望向端坐堂下的李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昭神色平静,仿佛窗外的喧嚣与他无关。

他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坚定:“节度使大人,堵不如疏。粮价之乱,根源在于人心之乱。张崇之流,正是想借此乱局,逼大人您放弃新政,向他们低头。”

“那我们该怎么办?强行抑价?还是开仓放粮?”赵锽急切地问。

李昭缓缓摇头:“强行抑价,商贾只会将粮食藏得更深,市面上将无米可售,乱象更甚。至于官仓,那是我们最后的屏障,轻易动用不得。属下有一计,或可解此燃眉之急。”

“先生请讲!”

“设‘义仓’,行‘以工代赈’。”李昭一字一顿,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们不直接放粮,而是将粮食作为酬劳。所有参与修筑城墙的流民,按日核算工分,凭工分到义仓领取定量米粮。如此一来,流民有饭吃,有活干,便不会再生事端。城墙工程得以继续,而那些囤积居奇的商贾,见无利可图,自然会抛售粮食,粮价不攻自破。”

赵锽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那义仓的粮食从何而来?”

“向城中富户‘征集’。”李昭的语气加重了“征集”二字,“此非强取,而是晓以利害。告诉他们,城若破,家何在?如今拿出部分余粮支持大局,既是保全自身家产,也是为子孙积福。凡捐粮者,官府皆立碑刻名,以彰其义举。”

计策一定,立刻雷厉风行地执行。

李昭首先找到了流民中最有威望的沈大娘。

这位在逃难路上救助过不少人的妇人,听完李昭的计划,浑浊的眼睛里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她二话不说,当即拍着胸脯保证,定会组织好流民,绝不给官府添乱。

告示张贴出去的当天,沈大娘便带着第一批响应的富户捐出的粮食,在城墙工地旁设立了第一个义仓。

她亲自坐镇,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媳妇,拿着官府发的名册和量具,一丝不苟地给上工的流民发放口粮。

“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只要干了活的,就都有饭吃!”沈大娘的嗓门洪亮而有力,像一剂定心丸,瞬间安抚了躁动的人群。

拿到粮食的流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不是嗟来之食,而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吃得心安理得。

一传十,十传百,原本在街头彷徨鼓噪的流民纷纷涌向工地。

寿州城内,秩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

短短数日,粮价应声回落,囤积的粮食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张崇的图谋,在义仓前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中,化为了泡影。

然而,李昭的目光并未因此而松懈。

他知道,毒蛇只是暂时缩回了洞穴,并未被拔除毒牙。

他从亲卫中挑选出最机警的老三,让他伪装成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整日混迹于市井酒肆,专门留意与张崇旧部有关的一切风吹草动。

老三不负所望。

几天后,他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他亲眼看到张崇的几个心腹将领,在城中最偏僻的一家酒馆里秘密会面。

他借着送货的由头凑近,隐约听到“兵符”、“夜袭”、“控制节度使府”等字眼。

一场兵变的阴谋,已然在暗中酝酿。

李昭不动声色,一面让老三继续监视,一面连夜求见赵锽。

书房内,烛火摇曳。

李昭没有直接点明张崇的名字,只是将老三探听到的情况加以润色,沉声说道:“大人,近日城中暗流涌动,恐有人不满新政,意图动摇寿州根基。尤其军中,不可不防。”

赵锽脸色瞬间变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