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论道伊始,舌绽莲花
昆仑主峰之巅,云海之上,一座通体由万年温玉与星辰精金铸就的宏伟广场,如同天宫仙阙,悬浮于万丈高空。此乃昆仑圣地闻名遐迩的“问道台”。广场辽阔无边,足以容纳万人,地面光滑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与周遭环绕的七彩霞光。广场中央,一座高九丈、宽九丈,暗合天地至极之数的圆形道坛巍然矗立。道坛材质非金非石,呈现出一种混沌初开般的色泽,坛身之上,以无上法力铭刻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山川河流的脉络走向、乃至花鸟虫鱼的生息幻灭,道韵天成,仿佛将一方微缩的天地宇宙烙印其上,令人望之便心生敬畏,杂念顿消。
此刻,问道台四周,早已按照特定的方位与品阶,摆满了无数散发着清香的蟠龙灵木蒲团。蒲团之上,已然坐满了来自九州四海、各方势力的修真界巨擘与绝世天骄。有道袍古朴、仙风道骨的宗门耆老;有身着华服、气度雍容的世家家主;有背负长剑、锋芒毕露的剑修奇才;有宝相庄严、佛光内蕴的得道高僧;亦有气息诡秘、特立独行的海外散修……人人气息渊深,最低也是金丹初期的修为,更有不少气息晦涩如海,显然是金丹后期乃至巅峰的存在。整个问道台,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汇聚了当今修真界近半的顶尖力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但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又隐隐涌动着宗门荣誉、道统之争的暗流与竞争意味。
万众瞩目之下,昆仑论道大会,正式开启。
高坛之上,最中央的九个紫色云纹蒲团上,端坐着此次大会地位最为尊崇之人。居中者,正是当代昆仑掌教——玉宸真人。他面容清古,肌肤莹润如同美玉,三缕长须银白如雪,飘洒胸前,眼神温润如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开阖之间,却又自然流露出一股洞彻世情、执掌乾坤的无上威严。其周身气息与整个昆仑山脉浑然一体,深不可测,赫然是一位修为通玄的元婴期大能!在他两侧,分别坐着四位同样气息如渊似海、或老或少、或男或女的身影,皆是昆仑派隐世不出的太上长老,同样是元婴期的恐怖存在。这九人端坐于此,便如同九座不可逾越的神山,镇住了整个会场的气运。
玉宸真人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凡被他目光触及之人,无论修为高低,皆感到心神一宁,仿佛被一股温润的力量洗涤过一般。他并未使用任何扩音法术,但清朗平和的声音却如同春风化雨,清晰地、不疾不徐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直接回荡在心湖之上:
“诸位道友,不远万里,跋涉而来,齐聚我昆仑,共参无上大道,切磋交流,实乃我修真界千年未有之盛事,亦是天道垂青,道运昌隆之兆。”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让原本有些躁动的会场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的心神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本次论道,秉承古礼,旨在摒弃门户之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通有无,以期碰撞智慧火花,启迪道心,共攀那茫茫仙路之高峰。望诸位道友,皆能敞开心扉,不论门派传承,只论道法真谛。若有真知灼见,便是对我修真界莫大贡献。”
开场白简洁而大气,既表达了东道主的欢迎之情,又定下了“只论道真,不分高下”的基调,尽显昆仑作为天下正道魁首的恢弘气度与包容胸襟。
论道随即按照既定流程开始。按照自古流传的规矩,首先由东道主昆仑派先行阐述道法精义,以示地主之谊,亦为后续论道树立标杆。
一位身着紫色八卦道袍、须发皆白、面色红润如婴儿的老者,手持一柄紫玉拂尘,缓步登上了中央道坛。此人乃是昆仑派内门资深长老,道号“玄玑”,修为已至金丹巅峰,距离元婴大道仅一步之遥,在昆仑派内地位尊崇,以对《紫府元婴诀》的理解精深而闻名。
玄玑真人立于道坛中央,先是对高坛上的掌教与太上长老躬身一礼,随后面向全场,声音苍劲而平和,开始阐述昆仑镇派根本大法《紫府元婴诀》中,关于“凝神静气,抱元守一”,如何以内景呼应外天地,搭建稳固的“天地桥梁”,最终于紫府之中,凝聚无上元婴的玄妙心得与关隘。
他的讲述,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将金丹化婴过程中,神识的锤炼、灵力的压缩、道韵的感悟、心魔的抵御等关键环节,剖析得淋漓尽致,深入浅出。尤其是其中关于“神与气合,气与道合”的精妙论述,以及几种昆仑秘传的稳固心神、沟通天地的小技巧,更是让台下众多修士,特别是那些卡在金丹瓶颈多年、苦苦寻求突破之路的人,听得如痴如醉,茅塞顿开,只觉以往许多模糊不清、困顿难解之处,此刻豁然开朗,获益良多。台下不时传来低声的赞叹与恍然的吸气声。
昆仑派作为道门祖庭,其根本道法的阐述,无疑为本次论道开了一个极高的好头。
玄玑真人讲述完毕,躬身下坛。紧接着登台的,是蜀山剑派的一位代表。此人并非长老,而是一位面容冷峻、眼神如剑、背负一柄古朴连鞘长剑的中年男子,乃是蜀山刑堂的一位执事长老,道号“凌风”。他一上台,整个问道台的气温仿佛都降低了几分,一股无形的凌厉剑意弥漫开来。
凌风长老的论述,紧紧围绕“剑修之道”展开。他声音冷硬,言语简练,却字字如剑,铿锵有力。他强调“剑心通明,方能照见虚妄;人剑合一,方可斩破万法”。认为剑即是道,道即是剑,心无旁骛,极于剑,故能极于道。他阐述了如何以剑意淬炼神魂,如何将自身意志、灵力、乃至对天地的感悟,尽数融入手中之剑,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天地万物,皆可为剑”的至高境界。其言论锋芒毕露,充满了一往无前、斩断一切的锐气与决绝,虽然道路偏于极端,但其展现出的纯粹与强大,也赢得了台下众多剑修,乃至一些崇尚力量的修士的深深共鸣与喝彩。
随后,各大势力代表依次登台。
蓬莱仙岛的一位女仙,身着水蓝仙裙,声音空灵,阐述了她们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借助海外仙山独特的水元之力与生灵之气,调和阴阳,滋养金丹,追求长生久视的“养生之道”。
西域金刚寺的一位罗汉,身高九尺,肌肉虬结,皮肤隐现金光,声如洪钟,讲述了佛门“肉身成圣,金刚不坏”的炼体法门,以及如何以佛法降伏心魔,明心见性,证得菩提的“修心之路”。
北原冰魄神宫的一位仙子,容颜绝美却冷若冰霜,周身寒气缭绕,论述了她们在极寒环境下,凝练“太阴玄冰之气”,淬炼金丹神魂,追求极致纯净与绝对控制的“冰心之道”。
南疆巫蛊教、中州各大修真世家……各方代表纷纷上台,阐述自家道法精义。或重神通变化,或重阵法推演,或重丹药外物……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各种奇思妙想,独特法门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中土修真界传承的繁荣、底蕴的深厚与道途的多样性。整个问道台上,道韵流转,灵光隐现,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碰撞。
林凡与苏倾城、白景亭等人,坐在属于龙盟的席位区域。他们的位置不算最靠前,但也绝非末尾,显示出昆仑派对这位新晋霸主的重视。林凡始终神色平静,眼眸深邃如同星空,安静地聆听着每一位论道者的阐述。他身负混元宗至高传承,又自创前所未有的混沌道基,眼界与格局早已超脱了寻常的门户之见与功法局限。在他听来,这些道法虽各有玄妙,在某些方面走到了极致,但大多未能触及那最终的大道本源,或失之偏颇,过于强调某一属性而忽略了整体;或过于拘泥于形式与技巧,未能直指核心;或道路狭窄,虽能速成,却潜力有限。
苏倾城坐在他身侧,同样听得十分专注,她玄阴之体对太阴、水属相关的道法感应尤为敏锐,听到精妙处,美眸中不时闪过思索与领悟的光芒。白景亭则更侧重于记录各派的特点与可能存在的弱点,为龙盟未来的发展积累情报。
期间,林凡能清晰地感受到,有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自己所在的区域。好奇、探究、赞赏、忌惮、审视,甚至还有一些隐晦的敌意与不屑。这位来自被视为“边陲”的天南之地,却以雷霆手段覆灭玄阴宗、逆斩半步元婴魔头的年轻盟主,无疑是此次论道大会最大的变数和焦点之一。许多人都想亲眼看看,这个传闻中的人物,究竟是真有惊天动地的道行,还是徒有虚名。
终于,在又一位实力雄厚的修真世家的家主,详细阐述完其家传的、偏向于火属性爆裂攻击的功法精要后,端坐于高坛中央的玉宸真人,目光再次温和地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林凡所在的方向,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笑意,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问道台:
“适才聆听诸位道友高论,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贫道亦感获益良多。”他先是肯定了之前的论道,随即话锋微转,“然,大道无穷,学海无涯。久闻天南龙盟林盟主,虽年纪尚轻,然天赋异禀,福缘深厚,不仅修为精湛,道法通玄,更兼胸怀苍生,以雷霆手段平定幽冥魔劫,还世间以朗朗乾坤,此乃无量功德,令人钦佩。”
他语气真诚,赞誉之词毫不吝啬,顿时将全场的注意力彻底引向了林凡。
“不知林盟主对于这茫茫大道,有何独到之见解,可否登坛,与我等分享一二,以启众智?”
此言一出,全场目光,瞬间如同聚光灯般,唰地一下,尽数聚焦于林凡一身!
期待、好奇、鼓励、审视、质疑、冷笑……种种复杂的情绪,蕴含在数千道目光之中,如同无形的潮水,向林凡涌来。尤其是来自那些老牌宗门和千年世家的代表,他们潜意识里,仍对这个突然崛起于“穷乡僻壤”、缺乏“古老传承”的势力首领,抱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轻视与怀疑,此刻更是存了考量之心,想看看他究竟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面对这万众瞩目与无形的压力,林凡神色依旧平静无波,仿佛那数千道能令寻常金丹修士心神摇曳的目光,只是拂面清风。他先是与身旁的苏倾城交换了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从容起身,对高坛上的玉宸真人及在场众人,微微拱手,行了一个标准的道揖。
下一刻,他一步踏出。
没有耀眼的灵光,没有剧烈的空间波动,他的身影仿佛只是模糊了一下,便已无声无息、如同瞬移般,出现在了那九丈高的中央道坛之上,与之前玄玑真人等人登坛时或驾云、或御气的方式截然不同。这一手举重若轻、近乎融入空间的移动方式,已然显露出其对空间法则的精妙理解与掌控力,让台下不少原本心存轻视之人眼神骤然一凝,收起了几分小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