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 > 第153章 “蓝图标准”的诞生

第153章 “蓝图标准”的诞生(1 / 2)

观摩会的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这掌声,不仅是送给王老虎的江湖豪情,更是送给蓝图公司那惊世骇俗的技术和釜底抽薪的破局能力。

金锐在一片掌声和嘲弄的目光中,再也待不下去,带着他的人和那几车无人问津的ptA,灰溜溜地逃离了现场,他的背影,在众人眼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随着插曲结束,观摩会进入了更核心的环节——技术与标准发布。

在万众瞩目之下,林旬没有自己上台,而是把这个机会,分别交给了张涛和陈浩。

首先登台的是总工程师张涛。

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专家和领导,起初还有些紧张,但当他开始讲解自己亲手编写的《蓝图SA-1A级路面材料生产及施工标准作业规程》(Sop)时,声音立刻变得沉稳而自信。

“……沥青加热,我们要求的不是一个大概的温度,而是精确到172c±2c,为什么是这个温度?因为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在这个区间,沥青的流动性和裹覆性达到最佳平衡……”

“……骨料投放,我们采用三级分投法,先投放大粒径骨料,干拌30秒,形成稳定骨架;再投入纤维,干拌15秒,让‘龙筋’均匀附着;最后投入中小粒径骨料和矿粉,湿拌90秒……”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精确到秒、精确到度的操作规程,张涛将“八卦炉”里那些曾经只可意会的“手感”和“火候”,变成了一套任何人只要照着做,就能复制出同样高质量产品的工业化流程。

台下的专家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意识到,这份Sop的价值,甚至不亚于SA技术本身,它标志着一种先进技术,从“实验室神迹”走向“工厂化量产”的关键一步。

紧接着,陈浩走上了讲台。

年轻的他面对如此大的场面,却丝毫不见紧张,他打开一台连接着投影仪的386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曲线和数学公式。

“各位专家,这是我们团队建立的《基于混沌理论的SA混合料性能预测模型V1.0》。”陈浩的声音清晰而冷静,“通过输入原材料的各项物理参数,如石料的压碎值、含水率,纤维的模量、长度,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等,这个模型可以提前预测出成品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弯沉值等关键性能指标,误差率低于5%。”

“更重要的是,”陈浩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模型,进行反向优化,比如,我们的目标是让道路的抗车辙能力再提升5%,模型就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石料的级配比例,或者应该使用何种模量的纤维。”

如果说张涛的Sop是“术”,解决了“如何做”的问题,那么陈浩的数学模型,就是“道”,解决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一个保证了下限,一个拓宽了上限。

当陈浩演示,仅仅通过微调了0.5%的矿粉掺量,模型的预测性能曲线就提升了一个小台阶时,全场彻底沸腾了!

“天才!这绝对是天才的设计!”

“把经验主义的工程学,上升到了理论数学的高度!这是方法论的革命!”

“有了这个模型,以后我们设计路面,就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拿着计算器精准施工了!”

魏建功激动地站了起来,他看着台上的陈浩,仿佛看到了华夏基建未来的希望。

在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顶点时,省交通厅总工程师魏建功,亲自走上了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