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刘备入长安(1 / 2)

捷报由四百里加急快马,一站站接力,如同燎原的星火,撕裂了蜀道的云雾,直抵成都。

当插着代表大胜之意的三根翎羽的军报,被内侍几乎是奔跑着送入皇宫时,刘备正在与诸葛亮离开后代理政务的蒋琬、费祎等人商议春耕事宜。

“陛下!长安!长安捷报!”

内侍的声音因激动而尖锐变形,扑倒在殿前,高高举起那份沾染着风尘与硝烟气息的军报。

殿内霎时一静。

蒋琬、费祎等人霍然起身,目光死死盯在那份军报上。

刘备拿着奏章的手,顿在了半空。

他缓缓地,几乎是有些僵硬地,将奏章放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念。”

内侍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宣读:

“臣亮、臣到,顿首再拜!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已于章武七年腊月廿三,克复长安!魏伪太尉司马懿弃城宵遁,守将郭淮以下,举城归降!汉家旌旗,再悬故都城楼!大汉……中兴在望!”

“中兴在望”四个字落下,整个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蒋琬第一个反应过来,撩袍跪倒,声音哽咽:

“臣!恭贺陛下!”

费祎及殿内所有侍从、官员,齐刷刷跪倒一片,山呼海啸:

“恭贺陛下!大汉万岁!”

刘备没有动。

他依旧坐在那里,一只手紧紧抓着御座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另一只手,微微抬起,似乎想去触碰那虚无的捷报,却又停在半空。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只有那浑浊的、饱经风霜的双眼,迅速蒙上了一层水雾,然后,两行滚烫的热泪,毫无征兆地冲破眼眶的堤坝,顺着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

他没有发出哭声,只是肩膀开始难以抑制地轻轻耸动。

泪水滴落在龙袍的前襟上,晕开深色的印记。

“高祖……光武……”

他几乎是无声地嗫嚅着这两个沉重的称谓,仿佛在与冥冥中的先祖对话。

“在天之灵……可慰矣……可慰矣矣!”

他终于哽咽出声,那声音里,包含了太多太多——半生颠沛流离的辛酸,志不得伸的郁结,兄弟陨落的痛楚,以及此刻,梦想照进现实的巨大冲击与狂喜。

他猛地站起身,泪水未干,眼中却已燃起如同年轻人般的火焰。

“传旨!”

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朕要亲赴长安!即刻启程!”

天子欲御驾亲征的消息,瞬间震动了整个成都。

无人敢劝,也无人愿劝。

蒋琬、费祎等人全力筹备,调动粮草,安排护卫。

尽管刘备年事已高,车驾行程不得不有所放缓,但那股迫切的、要踏足故都的意念,驱动着整个队伍,星夜兼程,北上而行。

陈到早已接到命令,亲率最精锐的五千白毦兵,南下接应。

两军在褒斜道相遇。

看到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刘备车驾,陈到滚鞍下马,单膝跪地:

“臣陈到,恭迎陛下圣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