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营寨已毁,军心已溃,此刻派兵前去,非但救不了火,反而会被溃兵冲乱阵型,更可能被衔尾追击的蜀军精锐(尤其是那神出鬼没的白毦兵)趁机咬住,导致全线崩溃!
壮士断腕!必须壮士断腕!
瞬息之间,司马懿已然做出了最冷酷,也是最无奈的决定。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带着烟尘味的空气,强行压下所有的情绪,声音变得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种令人心寒的决绝:
“传我将令!”
“各营——包括孙礼、费曜所部——立即放弃现有营垒,焚烧所有无法带走的粮草辎重!以都为单位,交替掩护,向郿城方向撤退!”
“中军及张合预备队,立即于主营外围布防,设置障碍,阻击可能追来的蜀军!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
“再有敢言救援、或擅自出击、或惊慌乱阵者——立斩不赦!”
这一连串的命令,如同冰冷的铁律,让帐前诸将浑身发冷。放弃经营数年的北原防线?焚烧粮草?这等于承认了彻头彻尾的失败!但看着司马懿那毫无表情却杀气森然的脸,无人敢提出异议。
“诺……诺!”众将领命,仓皇而去。
司马懿的军令迅速传达下去。然而,在已然开始的总崩溃面前,再严格的军令也显得苍白无力。
焚烧粮草的命令,在某些部队中执行时,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士卒们看着辛辛苦苦运来(虽然一直不足)的粮食被付之一炬,最后一点坚持下去的理由也消失了,逃亡变成了争先恐后的浪潮。
撤退的命令,在恐慌中演变成了大溃逃。各部争相后撤,建制完全打乱,军官无法有效控制部队,为了争夺逃生之路,甚至发生了魏军内部的械斗和践踏。丢弃的旗帜、兵器、盔甲遍布雪地,伤员的哀嚎无人理会。
整个北原,彻底乱了。
而蜀军,显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陈到的白毦兵和元戎营完成对郭淮营寨的最后一击并安然撤回后,养精蓄锐已久的蜀军主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如同决堤的洪流,踏着冰封的渭水,浩浩荡荡地开进北岸!
他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魏军的崩溃比预想的还要彻底。
蜀军各部按照预定计划,分路推进,清剿残敌,占领空营,接收(或扑灭)魏军来不及彻底焚毁的物资,将战果不断扩大。一面面“汉”字旗帜,在北原各处的废墟和空营上竖起,宣告着这片战略要地的易主。
站在铁笼山上,诸葛亮羽扇轻摇,望着对岸那一片火海、混乱和仓皇北逃的魏军洪流,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传令魏延、吴懿,衔尾追击,驱赶溃兵,但不可过于深入。目标——郿城!”他沉声下令。
郿城,长安西面的最后一道重要屏障!拿下此地,则长安门户洞开,八百里秦川将暴露在蜀军的兵锋之下!
一夜之间,魏军经营数年,被司马懿视为抵御蜀军最坚固堡垒的北原防线,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而蜀汉的北伐大业,至此,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激动人心的阶段!
兵锋所向,直指曹魏统治的核心——关中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