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司马懿的忧惧(1 / 2)

章武六年的严寒,如同无形的刀剑,比任何战场上的厮杀都更残酷地折磨着渭水北岸的魏军大营。

营垒之外,天地间是一片死寂的纯白。积雪深可没膝,呵气成霜,泼水瞬间凝冰。

渭水河面早已冻得结结实实,昔日奔流的河水化作一面巨大的、泛着青黑色幽光的冰镜,仿佛连接阴阳的冥河。

营垒之内,则是另一番凄惨景象。

尽管司马懿严令各部尽力清扫积雪,加固营房,但刺骨的寒意无孔不入。

炭薪短缺,配给严格,大多数士卒只能蜷缩在四处漏风的营帐里,裹着单薄破旧的军毯,相互依偎着汲取那点微不足道的体温。

冻伤者不计其数,手脚红肿溃烂,甚至发黑坏死,痛苦的呻吟声和压抑的咳嗽声在寒风中此起彼伏,如同鬼蜮的低语。

士气,早已跌落谷底。

士卒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望着对面南岸蜀军营垒中那明显更为密集、更为持久的炊烟,以及偶尔在雪原上活动、似乎穿着厚实棉衣的蜀军巡逻队,一种难以言喻的绝望和怨愤在沉默中发酵。

他们想不通,为何在自己本土作战,反而比远道而来的敌人更加窘迫?

中军大帐内,虽然比普通营帐暖和许多,炭盆也烧得更旺,但那股沉重的压抑感却挥之不去。

司马懿身披厚重的黑色大氅,背对着帐门,凝望着悬挂的军事地图,目光却并未聚焦在那纵横交错的线条上。

他的眉头紧锁,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着,节奏略显凌乱。

“蜀军……有备而来啊。”

他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寂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观其营垒炊烟,巡逻频次,士卒活动……棉衣想必是充足的。这诸葛亮,难道连关中会有此酷寒都算到了吗?”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帐中几位核心将领——郭淮、孙礼等人皆是一脸凝重,甚至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疲惫。

“如此天时,于我,是雪上加霜;于彼……”司马懿的声音陡然变得急促起来,带着一种强烈的预感,“则可能是天赐良机!渭水冰封,天堑变通途!诸葛亮用兵,最善捕捉战机,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几步走到帐中央,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传令各营!自即日起,进入最高戒备!弓弩手上墙,轮番值守,不得有丝毫懈怠!多备火油、滚木、礌石!尤其是夜间,需加派 triple 岗哨,点燃所有能点燃的火把,将营寨外围照得如同白昼!谨防蜀军趁夜踏冰来袭!”

“诺!”郭淮、孙礼等人心头一凛,齐声领命。他们知道,大都督的判断极有可能是对的。在这种极端天气下,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就在众将领命欲出之时,帐帘被轻轻掀开一角,司马昭带着一身寒气闪了进来。他年轻的脸庞被冻得通红,眼神中却带着与其年龄不符的忧虑与深沉。

他先是对司马懿和诸位将领行了一礼,然后凑近司马懿,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有他们父子二人能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