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它没疯,是你们瞎了(2 / 2)

这不仅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更是对他们所代表的整个旧秩序的背叛!

当夜,数道黑影如鬼魅般潜入经冢先生的居所,手中钢刀闪烁着寒光,目标直指那份尚未刻石的《器德论》原稿,势要将其焚之一炬!

然而,当他们破门而入的刹那,惊骇欲绝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满墙的书卷竟如有了生命般,自动腾空而起,书页哗哗作响,化作层层叠叠的屏障。

那支被经冢先生掷于地上的狼毫笔,更是倏然悬浮,笔尖墨迹流转,竟凝成一道凌厉无匹的墨剑,带着破空之声,直刺为首的刺客!

正是他那支曾因沾染人命而被视为不祥的笔,如今,却成了护佑他满门性命的忠诚卫士!

刺客们被这闻所未闻的景象吓得肝胆俱裂,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宅院。

凤无涯抓住这天赐良机,趁势在朝堂之上推动户部律令改革,颁布了震撼古今的《灵籍法》。

法令规定:凡登记在册的点化灵体,皆录入“万灵谱”,与凡人同享受律法保护,其生命财产不得肆意侵犯;其主若亡,灵体可自主选择新主,或归隐山林,任何人不得强行夺取或奴役。

法令推行之初,阻力重重。

然而,奉命整理太庙历代器物名录的老檀头,却在一个蒙尘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本三百年前的《内务府记事》。

书中赫然记载着,曾有帝王将自己常用的烛台与宫门,分别册封为“烛奴”与“门尉”,享宫人待遇。

只是这些记载,在后来的史书中被刻意删去,抹得一干二净。

老檀头捧着那本泛黄的册子,在太庙之中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不是没有先例……不是没有啊!是我们……是我们自己忘了祖宗的仁慈!”

铁证如山!反对的声音戛然而止。

法令推行当日,全国各地的灵启祠钟声齐鸣,经久不息。

百姓们扶老携幼,将家中刚刚领回稷灵籽的器物小心翼翼地捧着,前来挂牌立契。

那郑重而喜悦的神情,仿佛不是在给一件器物上户口,而是在为自家的儿女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深夜,紫宸殿内,灯火通明。

凤无涯指尖轻点,一缕虚幻的锻心残识自虚空中浮现。

她下达了一道密令:“将‘守心曲’的底层频率,编入覆盖全国的兵魄链之中,构建‘愿力共鸣网’。”

她转过身,凝视着墙上那副巨大的《天下舆图》。

地图上,一个个曾经代表着村庄的黑点,此刻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染成代表“已登记”的红色。

这些红点,如星星之火,正在她的注视下,汇聚成燎原之势。

“他们终于明白了,”凤无涯低声自语,眼中映着那片璀璨的红,“点化,不是为了夺走他们的人性,而是为了让每一份默默无闻的付出,都能被看见,被铭记。”

话音刚落,异变陡生!

悬浮于大殿中央的万象点灵图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嗡鸣,剧烈震动起来!

在那繁复的阵图之上,代表着天地秩序的九道法则锁链虚影中,第五道——象征“礼法纲常”的锁链,竟在一瞬间布满裂纹,随即轰然断裂!

与此同时,京城律学宫的地底深处,一股浩瀚磅礴、古老苍凉的气息猛然冲天而起!

那气息的源头,正是镇压着大乾王朝文运与法统的国之重器——衡渊鼎!

轰隆隆——

律学宫内,数万卷古籍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书页疯狂翻动,沙沙之声汇成一片知识的海洋。

而在律学宫最深处的禁地,一本被历代大儒奉为圭臬、悬浮在半空中的《礼法原典》,在鼎气冲刷之下,竟缓缓地、自动地翻开了它的首页。

那由上古圣人亲手书写的扉页上,一行从未被任何史书记载过的金色古篆,在虚空中缓缓浮现,光芒万丈,照彻长夜。

“当民自择时,礼,当易。”

衡渊鼎的异动,并未因这行字的出现而平息。

相反,那股源自地底的磅礴气息愈发狂暴,搅动着京城上空的风云,仿佛有什么沉睡了千年的古老意志,正在苏醒。

整个律学宫,乃至整座皇城,都被这股前所未有的威压所笼罩,空气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